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国内  >  热点时评

【中国网评】美国的“黑客帝国”行径已成全球公害

 2022/09/06/ 20:44 来源:中国网

  9月5日,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和360公司分别发布了关于西北工业大学遭受境外网络攻击的调查报告。初步判明,此次攻击的幕后黑手是美国国家安全局“特定入侵行动办公室”(TAO)。其使用了41种NSA专属网络攻击武器,持续对西北工业大学开展攻击窃密,窃取该校关键网络设备配置、网管数据、运维数据等核心技术数据超过140GB。

  本次调查曝光了美国政府主导、美国互联网企业配合实施的大规模入侵别国网络设施,窃取机密材料的罪恶活动。

  资料显示,主导本次网络攻击的TAO成立于1998年,是目前美国政府专门从事对他国实施大规模网络攻击窃密活动的战术实施单位,由2000多名军人和文职人员组成,下设10个处室。值得注意的是,TAO在实施网络攻击前,得到了多家美国大型互联网企业的配合,掌握了中国大量通信网络设备的管理权限。可以说,这些知名美国企业为其政府的“黑客帝国”行径大开方便之门。

  联想到此前美国政府曾在毫无根据的情况下,以“在设备中植入后门,帮助中国政府监视全球”为由,对华为、海康威视、大疆等中国企业大肆封杀,我们有理由相信,美方的“欲加之罪”,恰恰是其以己度人的心态作祟。美国政府对中国企业的无理“指控”,更像是其指着镜中的自己念出的“自白书”,显得既讽刺又可笑。美国政府联合本国公司对各国发动网络攻击,日益成为全球安全的最大隐患。

  美国政府通过网络攻击竞争对手已成常态,中国、俄罗斯等成为受害者。

  2004年,美国国家安全局开发出名为“量子”的网络攻击武器平台,其下包含多个子项目,均以QUANTUM开头命名,成为美国进行网络情报战最重要的能力系统之一。360公司发布的报告称,自2008年启动以来,美国国家安全局已在约10万台机器上植入了量子攻击系统。此后10多年间,美国通过这一系统对全球发动无差别攻击,中国是重点目标之一,受害单位感染量或达百万量级。

  2010年6月,“震网”病毒首次被发现,并被称为有史以来最复杂的网络武器。曾有西方媒体爆料称,该病毒便是美国政府的“杰作”。当年9月,“震网”病毒大规模入侵中国。此后,伊朗纳坦兹核设施电脑网络也遭该病毒攻击,大量铀浓缩离心机瘫痪。

  今年,中国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还发布报告称,俄乌冲突期间,美国有团伙曾试图操纵中国的计算机系统,对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等国家的互联网目标发动攻击。此类试图借网络攻击行为挑拨中俄关系,引发国与国之间网络战的行为,更凸显出美国政府毫无底线和廉耻的嘴脸。

  美国已建立起监控全球的秘密网络,连盟国和本国公民也未能幸免。

  2013年,美国前防务承包商雇员斯诺登曝光美国政府广泛进行网络监听,美国的盟国也是受害者。“维基解密”公布的信息显示,美国国家安全局对希拉克、萨科齐和奥朗德3位法国前总统都进行过监听,以了解他们的施政纲领和对外政策。2021年,丹麦媒体曝光了美国国家安全局利用同丹麦情报部门的合作关系,监听包括德国前总理默克尔在内的欧洲国家领导人和高级官员。

  美国《洛杉矶时报》报道称,“9·11”事件后,美国还以反恐为由,赋予美国入境和海关执法局监控民众的权力。“从那时起,美国入境和海关执法局经常跨越法律和道德界限,收集公民的个人信息,以编织一个庞大的监控系统。该机构已收集数亿美国人的隐私数据,而且基本上没有受到监督或问责。”对此,美国公民自由联盟等团体多次揭露并提起诉讼,但在美国政府的刻意袒护下收效甚微。美国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公布的年度报告显示,仅在过去一年里,美国联邦调查局在没有搜查令的情况下,对美国公民的电子数据进行了多达340万次的检查。

  美国国家安全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其曾在30天内远程窃取了970亿条全球互联网数据和1240亿条电话数据;中国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2020年报告显示,针对中国的境外来源恶意程序样本中,有53.1%来自美国;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副秘书克拉莫夫曾指出,从2016年至2019年,全球40%至75%的黑客攻击是从美国领土发起的,针对俄罗斯计算机系统的网络攻击中,高达71%来自美国……

  种种事实和证据都明白无误地揭示,美国是名副其实的“黑客帝国”“监视帝国”“窃密帝国”,美国是网络空间不安全、不稳定的罪魁祸首。

  正如美国公共政策分析师杰弗里·萨克斯所分析的,“认为有一个国家可以超越全世界的力量,尤其是只靠着世界4.4%的人口就想统领世界、成为超级大国的这个想法,是非常幼稚和危险的”。美国一再通过网络攻击和窃密来维护其霸权地位,只会恶化全球安全局势。各国需要提高警惕,加强协调,携手抵制和应对。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