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洛杉矶9月5日电 新闻分析:美国人均预期寿命“历史性”下降 暴露深层次社会痼疾
新华社记者谭晶晶
美国机构近日发布报告显示,2021年美国人均预期寿命较前一年缩短近1岁,是这项数据连续第二年下降。美联社报道,2020年和2021年美国人均预期寿命两年降了近3岁,上一次出现如此降幅还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舆论分析认为,美国人均预期寿命连续下降一方面与新冠疫情相关,另一方面也暴露出美国公共卫生系统中的不平等和资源分配不均等现象,凸显美国社会长期存在的痼疾。
5月12日,美国纽约布鲁克林大桥降半旗悼念新冠逝者。新华社发(郭克摄)
疫情放大社会问题
人均预期寿命指当年新出生的婴儿,结合当年死亡率,预期可生存的平均年数,是衡量居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研究员罗伯特·赫默说,它是美国“人口健康的最基本指标”。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下属全国健康状况统计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2021年美国人均预期寿命为76.1岁,较2020年缩短0.9岁;2020年美国人均预期寿命为77.0岁,较2019年缩短1.8岁。2019年至2021年,美国人均预期寿命下降了2.7岁。其中,男性人均预期寿命缩短3.1岁,降至73.2岁;女性人均预期寿命缩短2.3岁,降至79.1岁。
报告认为,新冠疫情是导致美国2021年人均预期寿命缩短的首要原因,其他主要原因还包括意外伤害、心脏病、慢性肝病和肝硬化、自杀等。
美国弗吉尼亚联邦大学社会与健康中心名誉主任史蒂文·伍尔夫表示,这是“历史性”的降幅。与美国一样,其他高收入国家在新冠疫情暴发第一年也遭受重创,但这些国家中大多数人均预期寿命已开始慢慢恢复,“没有一个国家像美国那样出现人均预期寿命持续下降”。
多位专家也指出,新冠疫情是导致美国人口死亡率上升的一大因素,但疫情对公众的影响远超出感染病毒本身,它犹如美国社会问题的放大器,折射出美国政治极化、社会分裂、公共卫生治理危机等深层次矛盾。
8月27日,人们在美国得克萨斯州首府奥斯汀参加集会呼吁控枪。新华社发(李波摄)
疫苗接种效率不高,防控措施执行不力,连最基本的“口罩令”都饱受争议……在很多方面,“美国显然是一个特例”——谈及美国疫情防控与其他国家的差距,伍尔夫这样表示。
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布隆伯格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乔舒亚·沙夫斯坦表示,美国人均预期寿命持续下降与社会上散布新冠疫苗接种不实消息,决策层没有放弃利润驱动的医疗保健并且未推进全民医保,以及保护公众健康方面的其他不足相关。
沙夫斯坦在社交媒体推特上以自问自答形式提出一连串问题:“拒绝采取合理的公共卫生措施,将这一问题政治化,这是否使许多人受到伤害?是。美国在提供全民医保方面的失败是否导致许多不必要的死亡?是。是时候建立一个有效的公共卫生系统了吗?是。”
弱势群体健康状况堪忧
伍尔夫说,尽管美国公共卫生系统已发展那么多年,但美国人却暴露于种种健康危机中,包括营养不良和缺乏体育锻炼,以及吸烟、枪支泛滥、贫困、环境污染等普遍存在的风险因素。
伍尔夫尤其指出,种族主义等使少数族裔和弱势群体的处境更艰难。他表示,各种因素导致美国人的疾病负担很高,并且过去20年里美国与部分高收入国家相比人均预期寿命更短。
美疾控中心下属机构的报告显示,非西班牙裔美洲印第安人或阿拉斯加原住民人口的人均预期寿命降幅最大。2019年至2021年,该群体人均预期寿命缩短6.6岁。
美国联邦印第安人卫生服务署糖尿病治疗和预防部门前主任安·布洛克表示,美国公共卫生系统中长期存在的问题,使得美洲原住民和阿拉斯加原住民特别容易受到病毒感染,这些问题根源于贫困、社会歧视和医疗保健缺口等。
7月4日,堕胎权支持者在美国纽约举行示威游行。新华社发(郭克摄)
《纽约时报》报道说,约七分之一的美洲原住民和阿拉斯加原住民患糖尿病,是美国各族裔中发病率最高的,该群体中许多人有过度肥胖或超重的问题,此外他们居住条件拥挤,通常是几代人同住,这些因素叠加增加了健康风险,使他们成为感染新冠病毒的高风险人群。
美国拉特格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佩里·哈尔基蒂斯表示,人均预期寿命缩短是美国社会衰落的一个标志。美国一直存在的结构性不平等及各种社会问题,加剧了民众罹患疾病的风险。
相关新闻
- 2022年09月06日【国际锐评】实锤!贼喊捉贼的美国安局是全球最大网络“黑客”
- 2022年09月06日强取豪夺,美国霸凌世界的又一铁证(望海楼)
- 2022年09月06日说一套做一套,美国真是虚伪到家了(观象台)
- 2022年09月06日“美国在伊拉克强推西式民主是极大错误”(深度观察)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