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国内  >  地方播报

【携手同行·共绘黄河绿意】内蒙古乌梁素海再现鱼翔浅底碧波荡漾景象

 2024/07/31 08:07 来源: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 首席记者 查娜 牛天甲

  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首席记者 查娜 牛天甲 摄影报道

  夏日的内蒙古乌梁素海,碧波荡漾、百鸟竞舞,令人心旷神怡。站在乌梁素海码头极目远眺,连绵壮阔的水域与远处山峦交相辉映,蔚为壮观。乌梁素海,这颗祖国北疆的“塞外明珠”,正在重新展现迷人身姿。

  鸟类的栖息繁育,是检阅生态环境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在乌梁素海,因为生物多样性持续恢复,湖区现有鸟类260多种、鱼类29种,再现了鱼翔浅底、百鸟翔集的美好景象。

  畅游乌梁素海。

  “赤麻鸭是一种过境候鸟,也是生态环境的天然‘监测员’。”巴彦淖尔市乌梁素海海区管理大队大队长刘文斌告诉记者。赤麻鸭落脚乌梁素海后,从最初几只繁育增长到现在的五六万只,如今已在这里安家落户成了留鸟。

  蒙古语意为“红柳湖”的乌梁素海,是黄河北支的一段河迹湖。位于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境内黄河“几字弯”顶部,由黄河改道南移和河套地区灌渠排水汇流而成,水域面积293平方公里。

  乌梁素海是全球范围内荒漠半荒漠地区极为少见的大型多功能湖泊,地球同纬度最大的自然湿地和世界八大候鸟迁徙通道上的重要节点,也是我国第八大淡水湖,黄河流域最大的湖泊湿地。

  乌梁素海肩负着黄河水量调节、水质净化、防凌防汛等作用,是我国北方多个生态功能交汇区,也是控制京津风沙源的天然生态屏障,被称为黄河生态安全的“自然之肾”。2002年,乌梁素海被国际湿地公约组织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浩瀚红柳海,水明芦苇青。鱼欢掀银浪,鸟悦忘返程。”描述的是乌梁素海的迷人美景。曾经的乌梁素海水草丰美、碧波荡漾、候鸟翔集。但随着河套灌区的开发,农田退水、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沿山山洪等排入,乌梁素海曾经一度成为河套灌区唯一的“承泄区”。

  记录美好时刻。

  从2008年到2018年10年间,针对乌梁素海的综合治理工程就达到30多项。内蒙古累计投资3.526亿元,实施了一批补退水通道工程建设和湖坝堤防工程建设。这些工程的实施,有效打通了乌梁素海补退水通道,为综合治理奠定了工程基础。

  2010年开始,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逐步关闭了污染水体的工厂,对生活污水处理厂进行提标改造,并加强了对涉水工业企业的管理,“倒逼”减少污水排放。

  2018年,巴彦淖尔市乌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全面启动,重点实施总投资50.86亿元的乌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国家试点工程和总投资35.89亿元的《“十四五”乌梁素海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治理规划》,乌梁素海整体生态质量逐步好转。

  2021年,乌梁素海流域保护修复案例入选了《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中国实践典型案例》。2022年10月1日,乌梁素海流域生态修复工程进入整体验收阶段。

  观光休闲好去处。

  到2023年,乌梁素海湖心断面水质已满足规划确定的Ⅳ类水目标,鱼类、鸟类种类、数量逐年增加,湖泊生态综合指数健康。如今这里芦苇浩荡、百鸟啼鸣。曾经因水质恶化而被迫离开的鸟群又飞回来了。

  从劣V类到Ⅳ类,乌梁素海的治理已经走过十几年,实现从保护一个湖到保护一个生态系统的一体化、系统化修复治理。如今,乌梁素海再现着沃野平畴、烟波浩渺、芦苇浩荡、群鸟欢飞的迷人风貌。

免责声明

凡本网站注明"来源:XXX(非每日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站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