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国内  >  wap版要闻

有人已经开始买“十一”机票了!“囤旅游”是不是坑?

 2024/02/26 08:02 来源:国是直通车

  春节假期刚过,已经有人开始准备今年一整年的出游了。不少人囤起了“五一”“十一”的假期机票,甚至直呼“飞不完、没假了”“假期不够用,囤到了2025年”。

  “已囤满整年旅行票”

  “花费1.6万元,买了2024年一整年的机票,让每个月的工作都有了盼头。”林女士、小红书博主@辣白菜炒饭向中新社国是直通车分享,她在近期已经囤完清明、“五一”、端午和国庆假期飞往日本、阿联酋、瑞士等地的机票。

  林女士介绍,相比说走就走的旅行,她更喜欢提前规划,近几年都会提前囤机票,达到心理价位就会买。“今年囤的清明假期机票不错,往返日本机票总共花了1500元,现在买价格基本在2000多元。”

  像林女士一样,提前囤假期机票的旅行者不在少数,方先生、小红书博主@吹水一刀流也是其中一位。他向中新社国是直通车介绍,每年都有6到10次国内外旅行,通过提前囤票,能省出3万元左右的机票钱。

  省钱、提前规划假期,是囤票者们提前半年甚至一年买机票的主要原因。社交媒体上,不少囤票者已将今年的节假日安排得满满当当,并分享着低价囤到的机票:“清明从广州往返大阪700元”“买到了十一从香港往返普吉岛的机票,1100元”,有人甚至表示,“假期不够用,囤到了2025年”。

  已有几年囤票经验的方先生介绍,大家囤票一般选国际航班较多,因为亚洲航空、香港快运等航空公司会不定期推出国际航线的大促机票,并且国际航班不存在冬春和夏秋航班换季的情况。

  而国内航班在每年3月末和10月末都会做航班换季,所以一些旅游目的地的票现在无法买到,且国内机票提前买也不会特别便宜。

  除了提前囤机票,方先生还会提前囤酒店套餐。“每年我都会囤很多酒店,一般像618、“双11”及旅游淡季,一些平台都会推出酒店大促。”

  据飞猪2023年12月29日发布的年度“囤旅游”报告,2023年“囤旅游”的消费者规模同比2022年增长超100%;中国平均约每4家高星级酒店门店中,就有1家接待过“囤旅游”的客人。

  不乏“失误”与“坑”

  然而,囤票爱好者们“囤旅游”体验也不全是美好的。

  林女士遇到过几次囤票后航班推出促销活动、机票降价的情况。

  “比如今年‘五一’去瑞士的机票,我当时是4350元买的,但随着航班增多,价格反而越来越便宜,上周3600元就能拿下,你知道我当时有多心痛吗?”林女士分享:“但我还是会提前买票,只不过会相应地降低自己的心理价位,比如去欧洲的机票会定为低于3800元‘闭眼买’。”

  方先生分享,去年“双11”期间出现临近一周一些航班低价抛售的情况,所以去年“双11”对航司的投诉特别多。“囤票还是要平常心,或者囤票时买个消费险,起码能赔大部分回来。”

  囤票后机票降价、后悔买早,是机票价格调整中无法避免的“失误”。但“囤旅游”的不少游客还遇到过无法兑换、不能退款的问题。

  在方先生的数次囤票经历中,他遇到过提前买好国际套票、却在兑换时出现因可兑换的航班过少,无法兑换的情况。

  “上班族大多会选择周五晚上启程、周天下午回来的航班,但一些可兑换的套票刚好没有这样的航班。”他分享说:“还会出现一些航司在兑换时间只放出几张可兑换套票的机票,手速慢就无法兑换。而且,一些套票退一次便无法再退。”

  方先生还介绍,一些航空公司推出的远期机票价格很低,但无法退票,或者只能退一点由航空公司代金券代替的税费。此外,这些航空公司还会额外收取手提行李费、餐食费等。

  在远期低价促销的酒店套票中,也存在一些“坑”。方先生介绍说:“一些酒店的套票是连住几天的,如果游客只住一天,或者无法兑换到房,那么其余几天的费用都无法退回。要么住满,要么全部退。”

  在社交媒体上,还有一些囤票者分享提前买的酒店套餐无法兑换的遭遇。

  对此,方先生总结经验:可以囤OTA平台自营、酒店旗舰店等更有售后保障的商家。

  众信旅游集团媒介公关经理李梦然向中新社国是直通车表示,旅游集团也会推出“早定优惠”的旅游产品,今年明显感受到大家提前预定、“囤旅游”的更多了。“一些游客在春节前就开始报‘五一’假期的旅游产品了,春节后报名的情况更多,往年大家基本是3月暖和之后,开始陆陆续续计划‘五一’出行。”

  李梦然提醒,大家在“囤旅游”时,一定要看清退改政策,比如一些酒店、机票是否可以退改、最晚什么时间可以提前退改等。同时,在“囤旅游”前一定要确定目的地的签证是否便利、自己的护照是否过期等,因为很多酒店、航空公司推出的远期低价促销票没办法“无损退订”。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