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国内  >  地方播报

够“潮”!北海银滩让全国网媒记者着迷和折服

 2023/10/24 09:28 来源:广西云客户端

  10月21日下午,“丝路壮歌 东盟同奏——‘一带一路’倡议10周年暨东博会和峰会创办20周年成果大型网络采访活动”采访团来到北海银滩,来自全国各地的媒体记者们纷纷被这处被誉为全国“ 五美景点” 、全国“ 王牌景点” 、“天下第一滩”的AAAA级旅游景区所着迷和折服。

海天一色蓝的北海银滩。北海市委网信办供图

  北海银滩东西绵延24公里,以“ 滩长平、沙细白、水温净、浪柔软、无鲨鱼、气清新” 六大特点著称。沙滩全部由高品位纯净的石英砂历经千万淘洗堆积而成,沙子里的二氧化硅含量高达98. 3% 。沙质如珍珠粉一般洁白细滑,在阳光的照耀下晶莹如银,因而得名“银滩”。这里的年平均水温是23. 7 ℃,一年内可以下海冲浪时间长达9个月。银滩所临海域更是无任何工业污染,空气清新,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高,素有“天然氧吧”之称。

  “哇!真是太美太壮观了!”刚抵达北海地标“潮”雕时,采访团成员纷纷举起相机和手机拍个不停。海风掠过脸颊,伴着哗哗潮声,来自重庆华龙网的记者刘柳站在洁白的沙滩上,闭上双眼尽情感受银滩带来的惬意,“真的好想在这里坐上一天什么也不想,让身心得到彻底的放松!”刘柳表示非常羡慕生活在海边的人们,随时可以眺望大海。“这次算是踩点吧!找时间我一定带上家人,到北海好好地感受这座美丽的滨海城市。”刘柳说道。

  据了解,银滩经历了三次开发建设。第一次是20世纪的90年代初,1992年成为全国首批12 个国家旅游度假区之一;第二次是2002年,改造旅游服务设施,恢复银滩自然生态,并于2003年“五一”免费向游客开放;第三次是时隔16年后的2019年,北海市投资27亿元,启动银滩改造提升,开启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创建征程。

  银滩改造提升工程以国际滨海旅游度假目的地为标准,提升景区门户形象和吸引力。建设内容主要涵盖景区景点建设、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生态修复等三大板块。由闹到静,银滩分为“ 欢乐港湾区”“ 秀映潮雕区”“ 银沙逐浪区”“ 平滩听涛区”四个区。

游客们在“潮”雕前打卡留念。记者 周隆富 摄

  “欢乐港湾区”改造后在契合罗马建筑风格的基础上,打造以主题游乐、婚庆广场等为主线的欢乐港;“银滩逐浪区”融入了北海南珠文化、海丝文化,生动阐释了北海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及南珠文化发祥地的深远寓意,充分体现银滩滨海风情;“平滩听涛区”是沿太平洋海岸候鸟迁徙的重要驿站,该区规划设计秉承尊重自然的理念,通过打造星海休闲栈道、观鸟亭等景观节点,营造自然生态科普空间,让游客亲近自然,感受银滩原生态自然之美。

  北海的地标就坐落在“ 秀映潮雕区”,这里也是游客们到银滩后的必须打卡点。作为北海的形象和城市艺术精品“潮”雕,代表着北海蜚声海外的南珠形象。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俯瞰“ 潮” 雕广场,新设置的30 盏由缺到圆的月亮潮汐灯环绕在“ 潮” 雕周边星辉闪耀,整个广场宛如装满珍珠的玉盘在海边铺陈开来,美不胜收。

多彩贵州网记者谭力开心地展示捡到的贝壳。广西新闻网记者 周隆富 摄

  拍照片、捡贝壳……来自多彩贵州网的记者谭力从下车开始就忙个不停。虽然到过不少地方的海滩,但谭力唯独对银滩情有独钟,“我喜欢这里的恬静和自然,给人的感觉很是放松和平静!”谭力一边展示着捡到的贝壳一边笑着说,一定找个机会再来一次银滩,尽情地享受这里的阳光和沙滩。(广西新闻网记者 周隆富)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