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国内  >  热点时评

【理响中国】正确认识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性质

 2022/08/23/ 16:2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22年7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上强调,“我们推进的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明确指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性质。科学认识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性质,对于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保证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具有重要意义。

  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明确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探索民族复兴道路,自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西方列强入侵之时就已开始,表现为仁人志士为了拯救羸弱的中国,从器物、制度、思想等多方面进行了艰辛探索。囿于阶级属性、历史局限性等,这些探索最终都以失败告终。民族复兴道路的真正开辟,肇始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并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斗争。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以来,便致力于为国家谋富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复兴梦、现代化梦贯穿整个百年党史,成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最大主题。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经过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团结带领全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根本社会条件。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领导人民战胜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一系列严峻挑战,成功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确立了崭新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社会主义制度,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正是在百年不懈奋斗和探索中,我们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这条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们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经验。从本质上讲,中国式现代化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发展道路的具体化,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路径。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样,都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长期奋斗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历史事实表明,封闭僵化的老路是一条死路,改旗易帜的邪路是一条绝路,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才是一条发展壮大中国、繁荣稳定中国的新路、正路、大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式现代化,既为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指明了方向,又是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根本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不仅使我们国家快速发展起来,使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起来,使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而且使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事实证明,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式现代化。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和根本保证

  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同时也是中国式现代化最本质的特征。坚持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从根本上关乎中国式现代化的前途命运,是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根本保障。

  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既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又不同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具有特定发展过程、发展阶段和社会属性的现代化,其任务更艰巨、历程更复杂、性质更特殊。从发展过程看,中国式现代化是“并联式”现代化。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的“串联式”现代化发展过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顺序发展,我国的现代化则是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并联式”的叠加发展,多种现代化进程协同发展,多重现代化目标同步实现。从发展阶段看,中国式现代化是追赶型现代化。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现代化是在发达国家现代化取得成功后才发动的,所遇到的问题与国际环境具有很大的不同,甚至面临着发达国家的阻挠和遏制,面临的任务具有更大的艰巨性和特殊性,发展环境具有更大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特别是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临更加严峻的国内外形势,风险挑战明显增多。从社会属性看,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主义性质是我国现代化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最显著、最根本的社会属性。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不能走西方发达国家对内压迫剥削、对外侵略掠夺和制造不平等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现代化道路,而是更加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关系理念,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中国现代化的独特性艰巨性,使得坚持党的领导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中国现代化引领方向,创造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保持国家大政方针的稳定性和持续性,调动人民参与国家建设和国家治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集中全党全社会的力量接续奋斗,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宗旨,明确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以人的现代化为核心的现代化本质属性

  “我国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表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性质。中国式现代化在根本宗旨上坚持人民至上,在根本立场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集中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以人的现代化为核心的本质属性和社会主义的社会性质。

  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宝贵经验,是中国式现代化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所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根基在人民、主体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中国式现代化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中国共产党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都是在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紧紧依靠人民的过程中实现,人民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和力量源泉。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鲜明提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式现代化以人民为中心,强调人民立场,始终将推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置于现代化建设的首要位置,是中国式现代化最根本的价值取向。

  中国式现代化强调人民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根本上打通了人的现代化与人民至上的根本宗旨的一致性。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既被现实社会所塑造,又在推动社会进步中实现自身发展。建设什么样的现代化、实现什么样的目标,人是决定性因素。社会整体现代化离不开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是社会整体现代化的核心内容,人既是现代化实践主体,也是现代化价值主体,更是现代化终极目的。世界现代化的实践证明,相对于物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更为重要。人的现代化一旦被忽视或在这一问题上有所迟疑、滞后,必然带来巨大的危害与祸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承载着社会整体现代化建设的时代重任,同时也承载着持续推进人的现代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使命。习近平同志在《之江新语》中写道:“人,本质上就是文化的人,而不是‘物化’的人;是能动的、全面的人,而不是僵化的、‘单向度’的人。”中国式现代化确立的人民主体的价值追求与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本质相通,是对无产阶级作为解放主体这一马克思主义解放思想的再次确认和创造性发展,更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生动体现。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重要制度,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制度保障和制度优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由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重要制度组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是中国式现代化最为重要的制度规定、制度保障和制度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包括党的领导根本制度、人民民主专政根本制度、人民代表大会根本制度、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根本制度、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根本制度,在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四梁八柱”中起着“主梁”和“顶梁柱”作用,从根本上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那些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性质,规定着国家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基本原则,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制度,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派生的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的主体性制度,具体讲就是建立在根本制度、基本制度之上的关于法律法治、行政管理、文化建设、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生态文明、“一国两制”、对外事务、党和国家监督等方面的主体性制度。这些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重要制度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制度保障,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制度优势,是中国式现代化保持社会主义性质、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

  经过新中国70多年的丰富实践,党带领人民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得到进一步彰显和加强。新中国成立70多年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式现代化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既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形成和发展各方面制度中不断探索实践、不断改革创新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更反映了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之所以能够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物质基础、生成精神力量、创造社会条件,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飞跃的内在逻辑。要走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如期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必须加强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重要制度之间的衔接联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定型,不断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新动能,以高效能国家治理推动中国式现代化。

  坚持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全球视野,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在中国现代化史、世界现代化史、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划时代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是一场文明延续、迭代与创新的巨变,它不仅集中刻画了中华五千年文明赓续的特殊规律,更在多个维度上探寻着人类文明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文明复兴的普遍规律,以及不同文明在同一时空环境下交流互鉴的普遍格局,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显著优势和强大生命力,从根本上超越了“文明冲突论”“西方中心论”和“零和博弈论”,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历史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

  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是民族国家的独立自主道路。人类历史上没有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可以通过依赖外部力量、照搬外国模式、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实现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始终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探索并形成符合中国实际的正确道路。

  另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是开放包容而不是封闭排他的现代化,彰显文明的开放性、世界性。中国式现代化以社会主义为本质属性,以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为价值导向,坚持合作共赢、互惠互利的基本理念,既紧紧扎根中国土壤,立足中华文明发展逻辑,又牢牢遵循现代文明建构规律,在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基础上,坚持文明交流互鉴,在交流中找到共识,在互鉴中实现发展,展现出鲜明的开放性、包容性和强大的涵化力。

  中国式现代化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实践,顺应时代发展趋势,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辟出一条成功道路,完成了对西方现代性逻辑的超越,破除了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唯一性,带动着发展中国家实现“群体性崛起”,提升了社会主义形象,促进了人类文明进步,在中国现代化史、世界现代化史、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人类文明发展史上,都具有重大意义。在中国现代化史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破解了近代以来中国走向现代化道路的茫然失措、曲折反复的难题,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结合在一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在世界现代化史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超越西方现代化模式,提供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选择,开辟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新道路。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克服了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缺陷,开辟了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新境界,使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复兴繁荣和持续发展成为可能。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为人类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作出新贡献,创造了人类现代文明新形态,彰显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多样性。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