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国内  >  社会新闻

新华全媒+丨青春的证明:入团志愿书里的百年初心与梦想

 2022/05/03/ 21:06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沈阳5月3日电  题:青春的证明:入团志愿书里的百年初心与梦想

  新华社记者孙仁斌、王莹、崔师豪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共青团是一个先进的青年组织,是党的好帮手……”五四青年节前夕,在辽宁沈阳一家共青团博物馆里,翻开一页页泛黄的入团志愿书,像走进一个时光的长廊,记者感受着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燃烧的时代梦想,回望百年来青年人坚守的家国初心……

  今年68岁的陆君祥是一名退休的党校教师,酷爱收藏的他经过多年收集,筹建了这家共青团博物馆,收藏有数千件共青团奖章、证书和入团志愿书等。玻璃展柜中,一个个熠熠生辉的奖章、奖牌,一份份发黄的入团志愿书、申请书,见证着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走过的百年历史征程。打开那一份份手写的志愿书,仿佛走进一个个炽热的青春之心,触摸到他们跃动的青春脉搏。

在共青团博物馆,陆君祥正在整理他的藏品。(新华社记者 高铭摄)

  翻开一份填写于1949年9月、封面印有毛主席头像的入团志愿书,记者看到略显粗糙的土黄色的32开小册子上写着入团人的姓名:金光海,籍贯:旅大(今大连市)甘井子区大场村。

  22岁、工人出身的金光海申请加入共青团。在“入团动机”一栏,他写道:“为劳动人民服务;为新民主主义—共产主义社会而奋斗到底。”在“家庭经济状况”一栏,写着:房子三间、土地七亩,家中有父母和两个弟弟、一个妹妹。父亲打鱼为生,不够生活。金光海在志愿书中表示:“要坚决在共产党领导下为人民服务,将革命进行到底。”

  “从这份志愿书能看出,这是一个有志青年。他对新中国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十分憧憬,我们能感受到青年人斗志昂扬的精神状态。”沈阳文物保护协会博物馆专业委员会主任崔俊国评价说。

图为陆君祥收藏的一份入团志愿书。(新华社记者 崔师豪摄)

  四川万县(现重庆万州区)青年秦长英1965年4月30日填写的入团志愿书是一份16开的黑白表格,打开志愿书,里面夹有一封秦长英用蓝色圆珠笔写给组织的长信。

  信中,秦长英介绍了自己的家庭情况:解放前,我的爷爷是个木匠,奶奶纺棉花,连(维持)一家大小的生活都很困难。父母种地主的地,受地主的剥削和压迫。我从小就帮妈妈做活、带小孩,直到10岁才到小学读书,我小学里担任过班长,入了少年先锋队,担任过中队委。1960年高小毕业了,考入万县初级卫校。

  “我深刻地认识到一个人没有组织领导,干什么事情也干不好,我以前在学校和医院,过起生活觉得多么愉快,但是现在过起生活觉得是无头无尾。”“我认识到一个青年人应该入团,能认清敌我界限,站稳无产阶级立场,在团的领导下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到底。”

  在志愿书中,秦长英热切地表达着对成为一名共青团员的期待,勾画着入团后的工作和生活。

  “从字里行间可以读出这个女青年对组织的信赖和依靠,她有着服务人民、报效国家的热情和志愿。”崔俊国说。

  20世纪70年代,辽宁营口熊岳印染厂中学的胡金艳在入团志愿书中这样写道:“如果组织上批准我(入团),我就要提高继续革命的觉悟,把入团作为继续革命的加油站……”

  陆君祥与胡金艳一样也是在70年代入的团,看着这份红色封皮的志愿书,他回忆道:“那时候我们班不到50人,一个班也就4、5个人能入团,入团可是很大的荣耀啊!”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新时代的青年人,接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接力棒,在新征程上奋力奔跑。

  今年17岁的张芮嘉是沈阳市27中学的一名学生,2021年3月,他递交了自己的入团志愿书,志愿书封面上印有彩色的团徽,表格内还有电子邮箱、联系电话等个人联系方式。

  在志愿书中,张芮嘉介绍了他作为志愿者在2021年沈阳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参与宣介防疫知识、共筑防疫战线的经历,并表达了自己渴望成为一名共青团员的心愿:“我要努力做一名合格的共青团员,为建设伟大祖国、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东北大学测绘工程专业2019级本科生王崴说:“和过去的青年人相比,我们有幸生活在新时代,国家的发展日新月异,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好的逐梦平台。时代不同,但青年人的初心是一样的,那就是:以青春之我,建设青春之中国,尽自己所能为党和国家贡献青春力量。”

  共青团辽宁省委副书记张鹏说:“一代代青年人始终高举团旗跟党走,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新时代,共青团高举党的伟大旗帜,引领青年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大业添砖加瓦,也为青年人更好地成长成才提供更多、更广的舞台。”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