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白银市坚持以文塑旅、合理利用和守正创新,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自然遗产和历史文化遗产,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化传承工作再上新台阶.……[更多]
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2025-07-02 08:48“从敦煌到大足——石窟艺术中国化流变展”18日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开展。敦煌莫高窟与大足石刻是中国入选世界文化遗产的石窟艺术代表,一前一后、一北一南,勾勒出石窟艺术中国化的线索.……[更多]
新华社2025-06-20 09:29“天下花儿是一家,心连着心呀手挽着手。各色的牡丹嘛一搭里开,美美的日子嘛朝前走!”日前,在甘肃岷县花儿艺术月暨文旅推介大会现场,一曲《天下花儿是一家》唱出了各族人民炽热的“心上话”.……[更多]
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6-18 10:00龟兹与敦煌,见证了佛教艺术东传与中国化的完整历程,都是体现中华多元一体文明的绚丽瑰宝。龟兹作为佛教传入中国的“第一站”,其石窟开创了东亚石窟艺术的先河;而敦煌则在吸收多元文化养分后.……[更多]
石榴云/新疆日报2025-06-15 10:00近年来,我省着力推动重点古籍整理出版项目,大力开展古籍普查、保护修复、宣传普及等活动,全省古籍工作取得显著成效。陇原大地的宝贵古籍重获“新生”,不断绽放光彩,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赋.……[更多]
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2025-06-11 08:52音乐话剧《受到召唤·敦煌》由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田沁鑫担任编剧、导演,以1935年在巴黎受到敦煌召唤的敦煌艺术研究所首任所长常书鸿、2035年敦煌数字研究中心青年张燃为双重视角,讲述了两个时.……[更多]
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2025-06-06 08:25电影《麦积长歌》讲述的故事发生在南北朝,风雨飘摇中的西魏为壮国威与柔然国联姻,西魏皇帝在柔然公主与其大军的逼迫下,先后废太子与皇后乙弗氏。乙弗氏为弭战祸,一再退让,被遣麦积山削发为.……[更多]
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2025-06-05 08:55“丝绸之路”生活套装系列、“兰小五”系列、“彩陶娃”系列……刚刚过去的2025香港国际授权展上,我省30多家文创IP企业集中亮相,全方位展现了甘肃文化产业发展的蓬勃活力与无限潜力.……[更多]
新甘肃客户端2025-05-29 08:33从“青藏之窗·甘南之眼”的冶力关风景区到“大禹治水的源头”黄河三峡景区,从综合型城市中央文化观光景区汉唐天马城到“中华道教第一山”崆峒山……千年文明在甘肃沉淀出厚重的历史肌理,陇原.……[更多]
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2025-05-21 09:15“渭河源·如驿部落”背靠渭河源景区而建,而渭河源景区所在地,是黄河最大支流渭河的发源地,是黄河旅游典型代表“中国黄河50景”之一,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森林公园、省级地质公园.……[更多]
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2025-05-20 08:34近年来,我省文博系统不断加大改革力度,优化体系布局,提升服务效能,博物馆事业发展日新月异。目前,全省博物馆总数达到262家,每9.38万人拥有1家,居全国第一。丝路、黄河、长城、红色、民族.……[更多]
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2025-05-19 08:20“博物馆热”的背后,是我省坚定文化自信,用好文物遗产和文化资源,进一步完善博物馆体系,融合好全面展示和特色凸显,链接好产业发展和文化服务,着力构建“八大体系”.……[更多]
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2025-05-18 08:36泾川作为丝绸之路北线东端、西出长安最重要的节点,其在东西文化交流融合中最重要的象征便是泾州大云寺的修建.……[更多]
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2025-05-13 08:31在许多人心中,谈及陇上名人,尤其是兰州的名人,刘尔炘一定是要提及的。刘尔炘是兰州市和甘肃省近现代杰出的文化代表人物之一。作为少年立志、金榜题名、教书育人、出力城防、实业救国的陇上大.……[更多]
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2025-04-24 08:32甘肃各地有许多有特色的住宅,在不同的地域,形成了不同的居住类型与不同的文化艺术和建筑特色。雕刻精美的门窗、繁复细腻的梁柱装饰、寓意吉祥的图案纹样,每一处都凝聚着匠人们的心血和智慧.……[更多]
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2025-04-18 09:21秦人是春秋战国时期在陇上崛起的一支强大的部族,初为附庸,后为诸侯,最终统一全国。甘肃是秦人的发祥之地和东进的后方基地。从商末嬴中潏西迁西垂起,到秦文公迁都关中的300年间,中潏、蜚廉.……[更多]
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2025-04-17 08:49一排排高高跷舞者在眼前轻盈走过;一座座古老的水车在黄河岸边缓缓转动,吟唱着悠远的曲谣;声响震天的太平鼓,奏响铿锵的乐章;精致的葫芦,在时光中诉说着古老的传奇.……[更多]
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2025-03-28 09:38在兰州市西固区非遗工坊里,西固区非遗面塑代表性传承人顾梓瑜的面塑作品《哪吒》栩栩如生,脚踏风火轮,身姿英挺,流畅的线条仿若赋予了哪吒形象鲜活的生命.……[更多]
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2025-03-28 08:50在甘肃的陇南市,隐匿着一片中国北方极为难得的高海拔优质茶叶最佳适生区域——文县碧口镇马家山村。这里山水相依,云雾缭绕,因地理位置独特,生态环境优越,所产茶叶香气天成,独具特色,是名.……[更多]
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2025-03-21 09:06依山傍水间,兰州的茶文化也别具一格。人们坐在黄河边的茶馆里,品着三泡台,看河水悠悠流淌,感受着河风的轻抚,茶香、水汽与人间烟火气交融在一起,诉说着这座城市的岁月故事.……[更多]
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2025-03-21 08:57“立竿见影”这一成语与夏至日相关。对于地处北回归线地区的公众来说,夏至日会出现“立竿无影”的有趣现象,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观察看看.……[更多]
中国蓝新闻2025-06-22 12:01插发簪、戴手串、佩璎珞……当前,融合传统文化元素和现代设计理念、以传统工艺制作的国风饰品成为许多年轻人的心头好.……[更多]
人民网-人民日报2025-06-19 10:04一抹浅粉,在眼角勾勒出清代乾隆芙蓉石蟠螭耳盖炉的轮廓形状——这是以文物“小粉炉”为灵感创作的妆容,运用了中国传统色彩海天霞。95后博主“肉圆Huang”借鉴文物里的中国色彩,创作了24组妆.……[更多]
人民网-人民日报2025-06-17 09:54据统计,目前全国有1.1万余家非遗工坊,分布在2005个县级行政区,包括670个脱贫县和135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带动相关产业链120余万人就业增收.……[更多]
人民网-人民日报2025-06-15 09:51中国考古博物馆是我国第一家以考古命名的国家级专业博物馆,也是国内考古博物馆的“样板”。在这里,公众不仅可以读懂“何以中国”,还可以真正了解考古学.……[更多]
现代+2025-05-18 09:37自古以来,我们非常重视家训、家风和家学,明德修身,耕读传家。而一个个家庭的家训与家风,也塑造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品格.……[更多]
央视新闻客户端2025-05-15 04:05一张张工作台在宽阔的室内场地中依次排开,上面摆放着喷壶、电吹风、刷子、毛笔等各类的工具,台上之人正聚精会神地将全部注意力放在手下的纸张上,容纳着数十人的会场宁静如水,只听见喷水壶发.……[更多]
封面新闻2025-05-14 04:42赛龙舟,作为一项传统习俗和体育活动,承载着中华儿女同舟共济、奋勇争先的精神追求,在我国已传承千年。赛龙舟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龙舟竞渡也是我国列入人类非遗代表.……[更多]
央视新闻2025-05-14 09:47古代人认为天像一个穹顶,把地罩在下面。建筑中最明显的体现就是天坛所有建筑都是圆的。我们古代的哲学认为人是顺应天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人和自然和谐统一.……[更多]
央视新闻2025-05-13 10:15传统刺绣艺术汴绣起源于北宋,又称“宋绣”,是在继承宋代刺绣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汴绣以绣工精致、针法细密、色彩秀丽而著称,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遗.……[更多]
央视新闻2025-05-13 07:16在古代,农乃国之本,古人对春分日格外重视。古代帝王在春分日扶犁亲耕以示劝农,各地县府举行开耕仪式,同时民间还流传着各式各样的民俗活动。至今,湖南安仁、四川成都、陕西凤翔等地仍保留有.……[更多]
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2025-03-20 09:05在中国传统手工纸庞大的体系中,宣纸是最杰出的代表之一,距今已有1500余年历史,有着“纸寿千年,墨韵万变”的美誉。2009年,宣纸制作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更多]
央视新闻2025-03-17 09:55贾湖骨笛是迄今为止在中国发现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吹管乐器,被誉为“中华第一笛”。它的出土,改写了中国音乐起源的时间和历史,堪称中国古代音乐文明史的奇迹.……[更多]
央视新闻2025-03-17 09:55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到底缘何叫“重阳”?历史学者、天津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罗澍伟介绍,古人以“九”为阳数,日月逢九,两阳相重,名曰“重阳”,又称“重九”“双九”,或“九九重阳”.……[更多]
新华网客户端2024-10-10 08:23早在汉代,史料中就有重阳登高的记载。西汉时期京城长安近郊就有了九九登高观景的风俗。后来民间有东汉青年桓景带领乡亲登高避邪、杀死瘟魔的传说。三国、晋代重阳日发展成为郊游登山的活动.……[更多]
新华社2024-10-11 08:28秋天天色澄静,重阳时节登高望远,万里秋色一览无余。自古民间在重阳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更多]
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2024-10-09 08:42魏晋以后,“重阳”的节日气氛渐趋浓重,到唐代形成民间节日,或登高望远,或舒展筋骨,或啸咏骋怀.……[更多]
新华社2024-10-10 08:29倘若在百年前来到这里,可以从这座刚建成的火车站乘坐蒸汽机车北上,直抵奉天,也就是今日的沈阳。1959年国庆节前夕,新“北京站”建成投用,京奉铁路正阳门东车站停用。2010年,已停用近半个世.……[更多]
人民日报2024-09-08 07:22“带猞猁狩猎女俑”在过去的1300多年时间里,一直深埋于地下。1991年8月,陕西西安的考古人员对西安东郊唐代金乡县主墓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这件珍贵的文物才重见天日,用她那灵动的姿态、绚.……[更多]
央视新闻客户端2024-09-08 07:22距今约6600年到5000年前,生活在内蒙古赤峰地区的红山先民们用泥土做原料,黑色几何元素做花纹,勾勒出纹样丰富的直线和弧线,烧制了大量碗、罐、壶等生活用具。这些图案与黄河中游地区的仰韶文.……[更多]
央视网2024-09-08 0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