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国内  >  地方播报

人报甘头条 | 甘肃渭源:多措并举共建共享“绿色河湖”

 2023/04/01/ 21:43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甘肃频道

  乔彩凤 张小龙

  阳春三月,漫步在碧波荡漾的渭水河畔,徜徉在风景秀丽的滨河绿道,长虹卧波,绿水荡漾,仿佛置身于山水画中。

  近年来,渭源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实施,立足渭河源头水资源和水生态优势,以河湖长制为抓手,锚定数字化、生态化、人文化“三化”定位,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全力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美丽幸福河湖,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高位推动,健全机制,共同抓好大保护。建立党委、政府主要同志负责河湖管护的双总河长工作机制,构建完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面覆盖的河(湖)长组织体系,形成党政同责、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三级河长常态化开展巡河护河累计10万余人次,召开河长会、现场办公会、工作推进会40余次,有效解决了一批河湖突出问题,水环境水生态不断向好,处处展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美丽画卷。

  智慧赋能,综合施策,协同推进大治理。依托甘肃省河湖长制信息平台,充分利用物联网、无人机、视频监控等手段,投资249.98万元实施了智慧河湖试点项目,安装智能视频监控76套,覆盖渭河、洮河、禹河岸线72.5公里,健全完善河湖管理“一张图”,实现数字说话、全程智慧。完成渭河、洮河等17条河流及2座水库管理范围划定,完成11条县级河流和2座水库“健康评价”和“一河一策”实施方案(2021-2025)编制,为河湖治理提供了依据和遵循。常态化规范化深入开展河湖“清四乱”、妨碍河道行洪突出问题排查整治、河道非法采砂等专项行动,“四乱”问题销号率达到100%。坚持水岸同治,全县林地总面积达131万亩,森林覆盖率16%,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到1082.56平方公里,为源头水生态环境保护奠定坚实基础。

  锚定目标,项目引领,全面实现大提升。全方位贯彻“四水四定”原则,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快推进“渭源水网”建设。累计治理河道119.477公里,修建河堤共计173.26公里,有效保障了河湖长久安澜。投资1.31亿元开工建设了2022年黄河流域渭源县水生态综合治理及生态廊道建设工程。建成以北部、西南部、东南部等6处集中供水工程为主的供水保障体系,自然村自来水覆盖率达到100%、入户率达到96%。同时,投资2.43亿元开工建设北部、东南部供水水源置换工程和西南部供水调蓄水池项目,加快实现引洮供水“全覆盖”。2023年,谋划建设水利项目15项,总投资6.29亿元,年内计划完成投资3.69亿元,加快形成“渭源水网”新格局。

  强化创新,打造亮点,加快促进大发展。坚持拓展美丽河湖“+”效益,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通道,让群众百姓实现“掬水而用、临水而憩、依水而兴”目标。全面完成甘肃省第二批省级美丽幸福河湖试点创建,坚持拓展“美丽幸福河湖+”效益,以渭河、秦祁河和漫坝河流域为重点,建设高原夏菜、中药材、畜草三大产业带,形成“连乡成片”“跨乡成带”“集群成链”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新格局,使渭水源头成为集观光旅游、产业发展、水美乡村为一体的旅游休闲度假区。深入挖掘渭河独有的“源头文化、治水文化、民俗文化”,将渭河源头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融入美丽幸福河湖创建全过程,以渭河源大景区、灞陵桥、美丽乡村建设为依托,将治水文化、发展元素、红色文化等融入堤防、生态湿地、休闲娱乐等设施中,展示河湖最本质最具代表性的精神内涵,全力打造“记得住乡愁”的水域空间,助推川河经济高质量发展,让历史悠久的渭河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

  如今,渭源县境内渭河及其支流水质已达到Ⅲ类以上,岸边水草丰茂,河中水鸟嬉戏,“母亲河”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美丽幸福河湖”已成为渭河源头一张最靓丽的“名片”。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