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国内  >  地方播报

甘肃庆阳:黄土塬上崛起能源基地 革命老区搭乘“数字快车”

 2022/12/31/ 19:23 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兰州12月30日消息(记者李红军 邸文炯)“我是石油娃,从哪来就该回哪去!”从小闻着油味儿长大的杨子毅,骨子里就觉得自己的命运注定与石油分不开。

  2016年大学毕业后,他拒绝了多家名企邀约回到了家乡甘肃庆阳。现在,他已成长为业务骨干,担任长庆油田第二采油厂南梁作业区梁四转中心站站长兼党支部书记。如今,越来越多像杨子毅一样的年轻人选择回到家乡庆阳,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书写精彩的人生篇章。

  庆阳市西峰区航拍图(央广网发 庆阳市委宣传部 供图)

  庆阳是革命老区,也是甘肃向东发展的“桥头堡”。近年来,庆阳市充分发挥在甘肃区域发展格局中的独特优势,主动融入“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全力推进陇东综合能源化工基地建设,连续出实招硬招优化营商环境,推进“东数西算”工程和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奏响了新时期庆阳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的最强音。

  预计到2022年底,庆阳市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地方财政总收入87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成为省会外首个产值千亿级城市。

  上图:曾经贫瘠的镇原县城,下图:如今生机勃勃的新县城(央广网发 庆阳市委宣传部 供图)

  煤气资源富集 革命老区变身能源安全重地

  和杨子毅一样,2008年大学毕业的吴春生告别学生时代,投身能源化工行业,他深深地扎根在了陇东大地上。

  “一个技术人员不仅要干好技术活,更要干好生产现场活,要动脑子、想办法,否则这份工作就是没干好。”这是全国劳动模范、长庆油田第十采油厂元城作业区经理吴春生常说的话。

  “油田进入高含水阶段后,由于长期的强注强采,地下油水分布会发生巨大的变化。2017年,华庆油田长6油藏就进入中高含水阶段,控制含水上升率,降低油藏递减,提高最终采收率成了我们急需攻克的一道难题。”吴春生翻阅大量提高采收率相关资料及文献,请教公司专家、查阅微球相关试验数据,最终提出了聚合物微球站点集中注入这一创新“妙招”,开创了油田公司“集中注入、降本增效”先河,年节约运行成本240万元。

  能源安全不仅需要技术“尖兵”,还要有油井“神医”把脉。“他的战场在油井一线!”熟悉杨义兴的人都这么说。参加工作26年来,长庆油田井下作业高级技师杨义兴不断摸索、研究、创新,练就了能窥探地表3千米以下的“火眼金睛”和在直径12.4厘米超狭小空间里“手术”的灵巧双手,因此他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油井“神医”。

  “油井像人一样,总会有头疼脑热生病的时候。”杨义兴常说,修井不只是力气活,更是技术活。他每年至少有7个月都待在修井现场,言传身教,解决现场问题。上千口油水井的大修打捞、井筒疑难杂症因他“手到病除”,300多口油井在他手上起死回生,“杨义兴井下作业技能专家工作室”也被中华全国总工会评选为“全国示范性创新工作室”。

  庆阳石油资源丰富(央广网发 庆阳市委宣传部 供图)

  能源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础和动力,攸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

  庆阳地处鄂尔多斯盆地,境内油煤气资源富集,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20亿吨。风光电力资源丰富,能源资源高效综合利用潜力巨大。

  庆阳市把陇东综合能源化工基地和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坚持从产业链全链条、能源行业上下游的角度,系统谋划能源高质量发展新路径,加快建成陇东千万吨级石油生产基地、特色高端石化工业基地、国家重要的大型煤炭生产基地、千万千瓦级绿色智慧综合能源基地。

  “从攻克特低渗、解放超低渗,到再战页岩油、突破致密气,十年来,长庆油田石油勘探新增探明储量超3亿吨,天然气勘探新增探明储量超3000亿立方米,累计新增油气储量占国内新增储量的1/3以上。”长庆油田勘探事业部经理牛小兵介绍,从2012年的4500万吨到今年有望跨越6500万吨,约占国内总产量的六分之一,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中发挥着“压舱石”作用。

  2022年初,甘肃省相关部门出台《陇东地区煤炭资源开发建设整体推进工作方案》,确定了庆阳加快建设陇东综合能源化工基地的发展定位,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加速推进石油、煤炭、天然气、风光电新能源综合开发。

  用好黑金资源,实现能源互补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主脉,庆阳已步入能源发展的新阶段。2021年7月,我国首个千万千瓦级“风光储输”多能互补综合能源基地——中国华能陇东能源基地在庆阳启动建设;2022年3月,甘肃省庆阳市华能正宁核桃峪800万吨/年煤炭矿井正式投产,日出原煤1.2万吨左右;同年6月,庆阳市境内宁西矿区一号、二号、三号井田,宁西后备区,环县沙井子南勘查区5个煤炭井田探矿权挂牌出让,总资源量达67.56亿吨。

  庆阳环县甜水镇20兆瓦光伏扶贫发电站项目(央广网发 庆阳市委宣传部 供图)

  优化营商环境 激发老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以前,办个证要几个部门来回跑。现在,办证的审批手续简单、审核时间短,工作人员认真又耐心,真是方便又快捷。”日前,在庆阳市华池县政务服务大厅办理变更经营范围许可证的王勇说。

  近年来,庆阳市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和推进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的有效举措,出台《关于进一步优化全市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统筹推进“服务型效能型”机关创建、“千名干部帮千企”、深化“放管服”提质增效行动,连续出实招优化营商环境,全力打造要素聚集的“磁场”、企业发展的“沃土”、投资兴业的“宝地”。

  庆阳商业区(央广网发 庆阳市委宣传部 供图)

  庆阳福润肉类加工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生猪收购、屠宰、加工、储存、销售,是庆阳市政府确定的“生猪定点屠宰厂”。近两年,猪肉价格在低位徘徊,企业效益不高,流动资金短缺,公司经营一度陷入困境。

  “负责我们企业的市财政局包抓领导干部,多次来厂里调研、走访、研究,为我们量身制定‘一企一策’方案,帮我们清收欠账、解决资金周转的燃眉之急,还促进了与养殖户、合作社的合作。”庆阳福润肉类加工有限公司外协经理高福刚说。2021年该公司生猪屠宰28万头,实现产值6.5亿元,直接带动周边群众就业300人以上,间接带动上下游产业从业人员5000人以上,为推动全市生猪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作出了积极贡献。

  食品加工企业有序生产(央广网发 庆阳市委宣传部 供图)

  出生于庆阳市华池县紫坊畔乡的刘振,从小家境贫寒,父母皆是农民。2018年,大学毕业后的刘振带着参加各类手工比赛攒下来的6万元奖金回到老家,租了场地,盖了厂房,踏上了创业路。

  “家乡生长着漫山遍野的芨芨草,一直被用来编制扫帚,于是我就注册成立了一家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专门生产扫帚。”刘振说。

  听闻大学生返乡创业,国家税务总局华池县税务局干部主动上门,帮助刘振办理税务登记,注册电子税务局,讲解鼓励大学生创业、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减免等税收优惠政策。

  办税“初体验”,刘振就被税务部门的热心服务深深感动,更加坚定了创业的信心。“现在的政策和营商环境越来越好了,我也有信心把企业做大做强。”刘振说。

  如今,刘振的公司已经初步形成集原材料供应、产品加工、销售、售后服务为一体的完整体系,市场覆盖庆阳市七县一区及陕西部分县区。

  “我是从大山深处走出来的孩子,在各项利好政策的支持帮助下,通过返乡创业成就了自己。我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带动更多的父老乡亲增收致富。”对于未来的发展,刘振信心满满。

  针对企业“融资难”问题,庆阳市多措并举引导金融机构创新信贷产品,落实惠企政策,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不断提高企业融资落地率。2022年新增首贷78笔32477万元,信贷贷款2095笔近10亿元。

  大力推广应用“信易贷”“陇信通”平台,“陇信通”平台已累计为1700余户企业增信并成功融资14.8亿元,平台企业注册量居全省第一。全市新增中小微融资担保贷款35户逾1亿元,金融对市场主体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保障作用进一步增强。

  承接国家战略 “东数西算”助推数字经济发展

  寒冬时节,位于庆阳市西峰城区东部的“东数西算”产业园区建设现场,塔吊林立、机器轰鸣,各类施工车辆往来穿梭,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

  东数西算庆阳基地(央广网发 庆阳市委宣传部 供图)

  园区北侧的中国电信甘肃公司庆阳云计算大数据中心项目,是中国电信在全国八大枢纽节点的重要布局,也是庆阳“东数西算”工程重大项目之一。

  项目预算总投资4.47亿元,建筑面积1.74万平方米,建设机楼1栋4层,容纳8千瓦机架2000架。项目于2022年6月开工建设,2023年12月首批机架交付使用。

  “中国电信甘肃公司庆阳云计算大数据中心项目将作为国家数据中心示范项目,探索采用可再生能源,提升能效水平和数据承载能力。建成后主要承接数据后台加工、离线分析、存储备份等非实时算力需求,为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服务体系,保障‘东数西算’工程实施具有重大意义。”中国电信庆阳分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2021年12月2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委批复同意甘肃省启动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设立庆阳数据中心集群。庆阳由此成为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东数西算“四大国家战略”的集结地。

  “甘肃是8个国家算力枢纽节点之一,庆阳是规划的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之一。随着‘东数西算’工程的稳步推进,庆阳市积极融入数字经济大潮,跨入中西部资源调配的新赛道,数字经济、新兴产业培育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庆阳市工信局局长丑一斐说,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是庆阳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战略机遇。

  今年以来,庆阳市按照“企业主体、项目支撑、政府支持、市场运作”的思路,立足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及数据中心、新能源智能装备制造配套企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构建数字经济产业链体系。截至目前,已与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易事特、中国能建等48家行业头部企业签订合作协议。

  “东数西算”沙盘模型(央广网发 庆阳市委宣传部 供图)

  甘肃一家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永升之前一直在西安从事数据服务工作,2021年看到家乡大力发展数字产业,便回乡创办了一家数据基础服务公司。20多名员工中,大学及以上学历占比90%以上,人工智能及大数据专业占80%以上。

  今年7月6日,庆阳市在兰州举行第二十八届兰洽会招商引资项目推介会暨签约仪式,50个项目签约金额达579.03亿元。其中,总额110亿元的易事特“东数西算”装备制造源网荷储一体化基地项目,20亿元用于建设“东数西算”配套设备制造产业基地,50亿元用于开发建设1GW风电项目,40亿元用于建设2GWh共享储能项目。

  “企业将继续积极响应双碳目标、‘东数西算’等国家战略实施,助推产业数字化和智慧能源领域发展,为庆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贡献更大力量。”易事特储能公司董事长万祖岩说。

  “与起步较早的中卫市、贵阳市、乌兰察布市3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相比较,庆阳数据中心集群起步虽晚,但后发优势明显。从顶层设计上‘一揽子’规划,统筹推进国家枢纽节点建设;在算力布局上起点高定位准,突出规划引领,为国家战略大局服务;招商引资向产业链精准发力,深度拉动产业转型升级。”丑一斐说,庆阳市正以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优质良好的政策环境,加速融入数字经济发展大局。

  庆阳市提出,到2025年底,庆阳数据中心集群新增2.5千瓦标准机架30万个,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成为国内领先、省内引领的数据中心集群枢纽和应用创新中心。

  如今的庆阳,陇东综合能源化工基地已经崛起,革命老区正搭乘“数字经济”快车,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极速前行,一颗数字城市新星正在黄土高原上冉冉升起。

  百家读城:

  塬上庆阳,厚积薄发

  马啸

  庆阳,屹立于黄土高原核心区。塬是最鲜明的地理标志。董志塬面积910平方公里,号称“天下黄土第一塬”,庆阳市区就偎依在董志塬宽厚温馨的怀抱之中。在整个黄土高原地区,庆阳的塬最多,地名中使用亦最广泛。一个“塬”字,写活了庆阳神态,道尽了庆阳的前世今生。

  一部庆阳的文明史,大多镌刻在塬上。发现于董志塬的南佐遗址殿堂式建筑群和浩大的“九台”构造,刷新了多个国内考古发现之“最”。诗经豳风,多次提到“原”。

  近代革命火种,也在塬上播种。甘肃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的第一盏灯火,在太昌塬点亮;陕甘边第一个红色政权——寺村塬革命委员会的星火,在正宁永和塬点燃;包家寨会议的曙光,在合水张巨塬边绽放;南梁苏维埃政府十大政策的春晖,在陕甘边根据地的台塬窑庄大放异彩;陕甘根据地“两点一存”历史地位的丰碑,在子午岭两翼的川塬墚峁、沟壑梢林之间矗立并熠熠生辉。黄土之恋,红色之塬。庆阳的塬隰沟峁,承载着久远的往事和记忆,奔涌着闪亮的光荣与梦想。

  庆阳的塬,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尽显地灵人杰的奕世风华。李息、公孙贺、杨政、王庶、李彦仙、董福祥;历代名士有王符、傅玄、李梦阳;历史名臣有狄仁杰、范仲淹、左宗棠……庆阳的文脉与地脉相连、气脉与血脉相承,数千年雄浑壮阔,妙曼挥洒,生生不息,浸润在塬上人家的岁月里,流淌在黄土民俗的血液中,以劲勇精进的姿态,诠释着厚德载物、厚积薄发的真谛;书写着接大塬地气,沐先哲英风,自带光芒,知遇庆阳的人生境遇。

  塬上文化宝库,地下资源宝库。经过近五十年勘测和建设,长庆油田现在已经超过大庆油田,成为我国油气当量产量最高的油田。庆阳的煤炭资源储量占到甘肃全省储量的94%,全国煤炭资源预测储量的4.23%。庆阳连续多年地区生产总值在甘肃省排名第二。新一届市委、市政府励精图治,把地下资源优势源源不断转化为塬上强劲的发展优势,把庆阳建设成为陇东综合能源化工基地。

  庆阳不仅是齐集“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西气东输、东数西算”四大国家资源调配工程于一身的地级市,也通过固沟保塬工程、海绵城市建设等国家项目的实施,使塬面萎缩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庆阳从保护大塬生态、传承大塬文化入手,全民动员,爱我家园,护我大塬,实现保护与发展双赢,把庆阳市建设成为区域中心城市。愿我们因塬际会、因塬繁盛,喜庆阳光!

  (作者系陇东学院教授、陇东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范仲淹研究会副会长)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