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国内  >  地方播报

甘肃首条自建的银兰高铁中兰段全长219公里 预计本月底通车

 2022/12/10/ 18:33 来源:中国甘肃网

  记者 程健

  从2018年8月开工建设,到今年8月静态验收。历经4个春秋,银兰高铁中兰段建设工作竣工收官,即将全线开通运行。

  这是一条不可替代的国家战略支撑线、区域协调发展线、开发引领保障线、沿线民生幸福线,也是甘肃铁投集团重大的投资项目之一,更是首条甘肃自己控股的铁路。该铁路由中兰铁路客运专线有限公司建设运营。

  银兰高铁中兰段,北起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向南经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靖远县、白银区)及兰州市(皋兰县、兰州新区),引入中川城际树屏线路所。项目北起吴忠至中卫城际铁路中卫南站,向西可经兰州枢纽连通西宁市及新疆地区,是京兰客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发展核心区域的重要交通基础设施。

  银兰高铁中兰段双线设计行车速度250公里/小时,一般地段铺设有砟轨道。线路全长219.671km,其中甘肃段全长173.458km,正线桥梁93座、74.339公里,正线隧道17座、25.863公里,桥隧比57.8%,铁路建设批复工期5年。

  项目于2018年9月正式开工,截止今年7月底,开工累计完成投资202.52亿元,完成静态投资227亿元的89.2%。目前,静态验收、联调联试、安全评估以及消防、环水保等专项验收工作和初步验收已全部完成,计划将于12月26日通车运行。

  征地拆迁中,银兰高铁中兰段项目公司成立了党员先锋队,开展“征拆百日攻坚”专项行动,通过支委成员分片包抓,党员带头分片负责,全体职工深入征拆一线的方式,一个骨头一个骨头地“啃”,一个堡垒一个堡垒的“攻”,仅用3个月时间便基本完成了白银段永久性用地的征地丈量工作,一举解决了影响现场进度的问题,先后2次获得甘肃省征地事务办公室的书面表扬,开创了铁路项目建设“进场即交地”的先举。

  工程建设中,控制性工程“四隧一桥”是工程进度的“硬骨头”和“拦路虎”,但这些“硬骨头”和“拦路虎”均被一一攻克。其中,穿越7条断层带、隧道围岩破碎、全线最长、唯一富水的尖山隧道,具有湿陷性、承载力低、物理力学性质差、全线唯一的黄土隧道、全线施工难度最大的盘岘山隧道,出口段地质为砂质黄土V级围岩、隧道浅埋、洞顶有V型冲沟、最浅埋深6米的转石梁隧道,隧道内地形起伏较大、沟谷窄而深、施工难度大的宝台山隧道,汛期水情复杂、高空作业安全风险高、连续梁施工线性控制难度大、技术要求高、体系转换工艺复杂的靖远黄河特大桥等,均按期贯通。

  工期控制中,银兰高铁中兰段项目公司强化建设资金保障、征地拆迁保障、外部协调保障,实行进度管理到位、安全管理到位、质量管理到位、环水保管理到位,充分发挥“协调、服务、监督、指导、融资”职能,全力推动项目建设,控制投资、把控质量、安全、工期、投资、环保和稳定,形成“目标同向、责任共负、融合互动、协作双赢”的工作机制。

  同时,建立了严谨细致的管理机制和多措并举的工作机制,及时督导帮扶解决堵点、难点问题,使得工程提前完工,按时交付,实现如期铁路开通。这一“壮举”,在铁路工程建设中,也是极为罕见。

  值得一提的是,项目完工后,预计投资总额控制在初步设计批复概算之内。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项目公司牢固树立的成本控制理念。

  “整个工程期间,我们严格把关、苦心经营,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用好每一分钱,最大限度地维护出资人利益,提高投资效益。”甘肃铁投集团总工程师、中兰公司董事长李向阳说,“这期间,我们还严格控制变更设计等合同外待批复费用,定期开展阶段性投资总额梳理,严格加大投资控制工作的考核力度,从资金源头上做好投资控制,严格验工计价,杜绝投资控制中发生搭顺风车现象,有力确保了项目的概算总额始终控制在初设批复概算内。”

  据了解,银兰高铁打通了西北地区连通华北、东北地区缺少快速客运通道的瓶颈,形成了陆桥通道外西部地区直达沿海地区的快速客运通道,对进一步推动西北地区经济建设,提升西部省区经济实力,对加快西部大开发,实施“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另外,银兰高铁将有效缩短兰州至中卫的旅行时间,提升两地及沿线群众旅游的体验感和获得感,有效促成旅游精品线路的开发,并大大加强沿线地区对外联系,缩短沿线地区对外交流时空距离,改善投资环境,进一步加快乡村振兴,加快城市发展。

  这是一条文旅路,也是一条幸福线,是甘肃投资建设高铁项目的示范路。相信,甘宁两地,特别是兰州至中卫沿线的群众,正在翘首以盼。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