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兰州12月3日消息(见习记者李红军 通讯员赵玉涵)城市的美好,既要有物质生活的充裕、丰富,也仰赖精神生活的高尚、文明。近年来,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把深入推进移风易俗作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重要内容,坚持守正创新、弘扬良好风尚,让淳朴清朗、向上向善的文明新风激荡在甘州广袤的大地上。
规范约束,倡树文明新风
“红白事,宜从简,心意到,别烧钱。不违规,不滥请,不显摆,不跟风……”近日,一篇题为《党寨镇移风易俗“三字经”》的文章在社交平台被大量转发、分享、点赞,文章将乡风文明、移风易俗等内容融入其中,读起来朗朗上口,内容接地气更入人心,地地道道的“顺口溜”也成为指引群众树立文明新风的宣传教育新模式。
说起“红白事,宜从简”,甘州区党寨镇村民白玉琴对今年参加的一场婚礼赞不绝口:“整个婚礼就请了几桌亲戚朋友,过程简单朴素,少了人情负担,多了文明新风。”
志愿者入户宣传移风易俗(央广网发 曹海容 摄)
白玉琴说,在过去,农村的喜事、丧事、搬家酒、满月酒等不仅家家都要办,还要讲排场、比阔气,成为大家的负担。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等看似风风光光,却埋下了“陷阱”,欠下还不清的人情债,套上解不脱的负担,形成恶性循环,对大多村民来说都不情愿,但为了面子,为了不被人瞧不起,只能被陋习“牵”着走,你来我往,人情债越陷越深。
“现在好了,婚事新办,丧事简办,节俭消费,减排场不减人情,真正为人情债‘减负’了。”白玉琴笑着说。
“红白事从新从简”“为人情债减负”蔚然成风的背后,是党寨镇充分发挥村规民约在乡村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以红白理事会为抓手,积极运用积分制、道德评议会等方式,对随礼、宴席规模数量等事宜进行限高量化,大力提倡喜事新办、丧事简办,把好的规矩“树”起来,把治理标尺“立”起来,做到有章可循,成为大家共同遵守的准则。同时,把监督权交到村民手中,发挥群众监督的作用,共同打分,一起评议,让新风正气不断充盈。
文明家风,解锁幸福密码
“治家严,家乃和,居乡恕,乡乃睦。”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风正,则民风淳,民风淳,则社风清,社风清,则社稷安。推进移风易俗乡风文明,要优先抓住家风建设这个“牛鼻子”,以弘扬好家风为突破口,让好家风成为内生动力。
甘州区大满镇村民刘大爷笑着说:“我们在茶余饭后、农闲休息时,都会来这个馆里瞧一瞧,看一看,时间长了,很多知识、文化就记在自己心里啦,回家讲给孙子孙女听,确实挺好的!”
甘州区农村的移风易俗彩绘墙(央广网发 曹海容 摄)
刘大爷说的“这个馆”,是大满镇的区级家风家训馆,馆内分设中华之训、红色之光、典范之家三个展厅,展示了名人先贤的家风家训、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家风故事和当代最美家庭事迹,对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革命先烈遗志,弘扬好家风、好家教、好家训,厚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甘州区通过拓展家风家训文化载体,建好用好“甘州好人馆”“家风家训馆”等教育阵地,扎实开展宣传宣讲活动,面向全区广大家庭开展“好家训、好家风”故事征集活动,将抵制高价彩礼、推动移风易俗作为文明家庭、先进典型评选的重要依据。同时,充分发挥劳动模范、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典型示范作用,推动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文明风尚。
以文化人,沁润群众心田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人勤春来早,春早人更勤”……走进甘州区靖安乡,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富有乡村气息的墙体彩绘,鲜艳靓丽的图案与周围整洁的民居巧妙融合、相映成趣,让一面面白墙“活”了起来。
靖安乡党政办主任高志锋说:“绘画者是我们本地的居民,通过墙体彩绘,把民风民俗、道德准则、文明新风尚传递到辖区每个角落,既美化了环境,又提升了品位,让美丽看得见,文明传得开。”
靖安乡群众用秦腔表演移风易俗曲目(央广网发 曹海容 摄)
除了墙体彩绘,更值得一提的是靖安的秦腔。在靖安乡,秦腔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不仅是靖安人平日里的休闲娱乐,更有着尊师重学、代代相传的浓厚文化氛围。
高志锋说:“我们靖安人喜爱秦腔,将秦腔和移风易俗有机融合到一起,用秦腔编排了一些倡导移风易俗新风尚的戏曲小段子,让群众在耳濡目染中了解村规民约,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思想认识。”
除了类似靖安本土特色的文化输出,甘州区还广泛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群众性引领示范活动和“春绿陇原”“红色文艺轻骑兵”等受欢迎、益身心的“精神食粮”,创作编排《高价彩礼害死人》、甘州小调《小媳妇回娘家》、情景剧《今夜舞起来》等寓教于乐的文艺节目,常态化开展舞蹈、合唱、安塞腰鼓等群众公共文化辅导,不断探索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新途径,努力让群众在参与中得到道德熏陶、精神滋养。
相关新闻
- 2022年11月28日甘肃张掖:雪后祁连山银色连绵壮美如画
- 2022年11月28日甘肃多彩文化故事丨“如意甘肃--七彩张掖”
- 2022年11月28日甘肃张掖甘州:打造玉米“芯片” 保障粮食安全
- 2022年11月26日组图丨甘肃张掖甘州:“沙漠之舟”驮出乡村振兴路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