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胜
党的二十大报告内容丰富、意义深刻,鼓舞人心、催人奋进,是指导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纲领性文献,报告的主题高度凝练,反映了大会的主要内容和核心精神。
报告开门见山,开篇即亮出鲜明的主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这一主题亮明了党在新征程上举什么旗、走什么路、贯彻什么思想、以什么样的精神状况奔向什么样的目标等重大问题,全面勾画出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间党和国家工作的政治路线图。这一主题向世界宣示:我们党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我们党要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一定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指导我们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不断提出解决现实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想方法;我们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以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昂扬精神,走好新的赶考之路,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我们要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些思想举旗定向,锚定目标,明确路径,笃行实干,激励士气,深邃隽永。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团结奋斗”,报告开篇的导语亮明的主题之落脚点就是“团结奋斗”——“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报告通篇都贯穿着党领导人民的团结奋斗。报告第一部分,阐述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强调“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奋斗赢得的历史性胜利”;报告第二部分,阐明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隐含着党团结带领人民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在共同奋斗的历史性变革实践中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的思想;第三部分,阐述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强调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其中就蕴涵了团结奋斗的思想;第四到第十五部分,讲的是十二个大的方面的战略部署,实现这些战略部署归根到底要靠中国人民的团结奋斗,正如报告所强调的“五个必由之路”之—“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报告的结束语,郑重发出团结奋斗的伟大号召——“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胜利”“不断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形成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并强调“党用伟大奋斗创造了百年伟业,也一定能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报告首尾呼应,浑然一体,清晰地呈现出团结奋斗的主线脉络,贯穿报告始终。
党的二十大报告,主题突出鲜明,恢宏蓝图壮美绚丽,让人一目了然,倍感振奋,坚定信念。报告清晰细腻,水到渠成,充满自豪自信,提振精气神。报告既体现在对过去五年和新时代十年乃至百年历史的回顾中,也体现在对现实实践的深刻反思中,还体现在对未来愿景的展望中。概而言之,报告主题主线浑然一体,经纬交织,自成一个内容完整、逻辑严谨的科学体系,指明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前进方向,成为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新征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二十大报告以宏伟壮阔、振奋人心的响亮主题,以昂扬奋进、充满正能量的主线,释放党的权威声音,传递中国发展信心,擘画中国发展蓝图,直指人心,温暖人心,激扬斗志,坚定信念,照亮了新征程的道路。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就要读懂悟透二十大报告的主题。牢牢把握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坚定信心,同心同德,踔厉奋发,埋头苦干,以昂扬的精神状态,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新篇章。
(作者系陕西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相关新闻
- 2022年11月28日小阵地,大作用——南京梅园新村扎实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进社区活动
- 2022年11月24日【党的二十大精神进基层·记者在一线】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带着温度”进课堂
- 2022年11月24日【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发展“一盘棋” 融合“一家亲”——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观察
- 2022年11月23日党代表在基层丨做好传统文化传承人!让二十大精神在文艺工作者心中扎根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