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国内  >  社会新闻

战“疫”基层故事丨“帮居民跑好腿”——一位社区居委会主任的战“疫”故事

 2022/11/30/ 10:00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重庆11月29日电 题:“帮居民跑好腿”——一位社区居委会主任的战“疫”故事

  新华社记者周闻韬、赵佳乐

  53岁的谢兰别看是个“小个子”,可她嗓门大、语速快,走起路来步步生风。

  天色微亮,重庆两江新区邢家桥社区办公室里便传出了社区居委会主任谢兰的声音,她正召集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开短会,新一天的工作开始了。

  邢家桥社区开放式单体楼多、流动人口和老年居民占比高,她在这里土生土长,在社区工作有20个年头,居民几乎家家都认得她。疫情突然来袭,如何服务好4200余户、1.1万余名居民,对谢兰和整个社区来说都是一次“大考”。

11月27日,谢兰(右一)在邢家桥社区和党员志愿者们商讨工作安排。新华社记者王全超 摄

  “群众反映的大多是小事,但疫情下这些都是大事。”她说,心里是不是装着群众,就看有没有帮居民“跑好腿”,疫情之下,“跑好腿”太重要了。

  让居民们吃上新鲜菜是谢兰最关心的事之一。近段时间,反映“买菜难”的电话,她一天就接到了十几个,这让谢兰感到着急。每天,她都要走访辖区内几家主要商超,了解情况,交流想法。

  她说,近期居民反映“买菜难”的关键症结是卡在了送达环节——配送人手紧张,接单率低。

11月27日,谢兰(右二)在邢家桥社区和党员志愿者们商讨工作安排。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大家合计出一个办法:协调部分线下超市在小区门口设立临时保供点和物资中转站,并调配志愿者等开展配送工作。“尽最大努力给居民提供方便,帮助大家既把防疫做好,又保证日常生活所需。”

  在一处物资中转站里,堆起了一座小山似的白菜,这是来自爱心人士的捐赠,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正在忙碌打包。“还要加快速度,尽快送到居民手中哦。”谢兰边说边快步上前,飞快地分拣白菜。

  疫情防控期间,特殊群体对医疗、生活照料等有更多需求。在往来巡检值守点的路上,谢兰的手机铃声经常伴随着振动声骤响起来。这不,视障人士周先生给谢兰打来电话,请她协助购买生活物资。

  “好,请放心!”正在超市附近的谢兰连忙折回,边接电话边转身进入超市,和正在采购的志愿者一道买上两大袋米、菜油和蔬菜给周先生送去。

  不擅表达的周先生很感动,一句“谢谢”重复了十几遍。“特殊群体要精准帮扶,这是每天必须要做的工作”,谢兰说,“这句谢谢,就是对我们‘跑腿’工作最大的肯定。”

11月27日,谢兰在邢家桥社区办公室接听居民电话。新华社记者王全超 摄

  跟随谢兰巡访的路上,她掰着指头,嗓音已有些沙哑地向记者数道:“37名独居老人需要照顾,147名婴幼儿需要考虑奶粉问题,还有5名孕妇、5名失能人员……”

  1.3平方公里的邢家桥社区,她几乎走遍了每一个角落,手臂上大部分时间都佩戴着“沟通协调组”的袖章,这是她给自己分配的角色。

11月27日,谢兰(右一)在邢家桥社区和物资配送志愿者商讨配送计划。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疫情下,疏导好群众的情绪是我们身处基层难度比较大的一项工作,各方言语不对,就容易产生矛盾。不过,只要耐心细致、入情入理,绝大多数人都是讲道理的。”

  结合刚处理的一起邻里摩擦,说话间,她就在微信志愿者群里提醒大家:“要更耐心做好群众心理疏导,减少矛盾。”

  她说,与疫情赛跑的当下,群众经常因小事堵心,有的反映出门做核酸时忘带家门钥匙,有的反映家里的下水道堵了……为防止漏接,她将手机一直握在手上。“这里的工作人员哪个不是每天接几十个电话。”

  “心里装着群众,我以前表过态、要求过同事,疫情正是一次考验,我不能让这些话落了空!”谢兰说,自己的主战场是在每一处志愿者值守点、每一个物资转运处,在每一户困难群众的家中。

11月27日,谢兰(右一)在邢家桥社区登记居民的买菜需求。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事非经过不知难。邢家桥社区只有24名工作人员,疫情暴发之初,他们把行军床、被褥搬到办公室,但还是忙不过来。后来,谢兰和同事们发动了热心群众等300余人加入志愿服务队。战“疫”临时党支部也建起来,居住在辖区的38名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就地上岗”。“有这么多力量的支援,做好工作更有底气。”她说。

  傍晚时分,谢兰回到了办公室,手机上记录的当日步数已经接近20000步,这是她最近的平均值。看到手机上弹出重庆社会面感染者比例明显下降的新闻,她立刻分享给工作群里的战友。

  放在一旁的盒饭已经凉了,谢兰的工作还没有停下来。她又向大家收集了一批待解决的问题,写进工作日志。微信群里,一位居民有感而发:“感谢有你们!我们同心战‘疫’,不麻痹、不厌战、不松劲!”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