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5日至16日,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在印尼巴厘岛举行。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濒临经济衰退的边缘;地缘政治持续紧张,乌克兰危机短期内难以缓解;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发作,给人类带来严峻挑战。在世界面临重重危机的背景下,G20巴厘岛峰会备受国际社会关注。
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上,各主要大国对G20机制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中国提出,G20机制要坚持初心,弘扬同舟共济、合作共赢的精神,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以团结代替分裂、合作代替对抗,共同破解“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一世界难题和时代难题。美国拜登政府希望借助G20机制来发挥国际领导力,重视与盟国配合,同时与新兴经济体加强协调。欧盟注重利用G20机制加快推进自身关心的全球治理议程,如气候变化、能源安全、数字化转型等。新兴经济体则希望借助G20机制来扩大自身影响力或者为自身争取发展利益,印尼、印度、巴西和南非分别担任2022年、2023年、2024年和2025年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主席国,这被称为迎来了G20的“全球南方时刻”。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重点讨论了公共卫生、数字经济、能源转型、债务危机等议题,中国在其中作出了突出贡献。在公共卫生议题上,G20建立了全球大流行防范、准备和应对基金,旨在资助发展中国家改善对疫情的监测、研究与获取疫苗等,G20各国共向基金捐资14亿美元,其中,中国捐资5000万美元。
在数字经济议题上,G20提出要打造开放、包容和非歧视的数字经济,致力于实现基于信任的数据自由流动和跨境数据流动,推进以人民为中心、赋能和可持续的数字化转型。在主办G20杭州峰会期间,中国首次把数字经济纳入G20议程。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上,中国提出了《二十国集团数字创新合作行动计划》,旨在推动数字技术创新应用,实现创新成果普惠共享,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方面推进国际合作,释放数字经济推动全球增长的潜力。与此同时,中国也强调,在数字经济领域搞所谓“小院高墙”“脱钩断链”,人为限制或阻碍数字科技合作,结果必将是损人不利己,不符合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
在能源转型议题上,G20承诺在中期内逐步取消和规范低效的化石燃料补贴,加快部署可再生能源,推动低排放水电,推动支持清洁能源转型的财政、市场和监管机制,包括酌情使用碳定价和非定价的机制和激励措施。中国提出,减少化石能源消费、向清洁能源转型进程要平衡考虑各方面因素,确保转型过程中不影响经济和民生。G20在能源生产、收储、资金、技术等方面要对发展中国家提供必要支持,并积极响应联合国成立的“全球粮食、能源和金融危机应对小组”。
在债务议题上,G20承诺落实《缓债倡议后续债务处理共同框架》,完成了对乍得的债务处理,即将开展对赞比亚和埃塞俄比亚的债务处理。中国积极落实G20的缓债倡议和债务处理,缓债总额在二十国集团成员中最大。与此同时,中国也强调,G20成员要本着“共同行动、公平负担”的原则,在遵守已有共识、尊重债权人委员会与债务国协商决定的基础上,有序推进《缓债倡议后续债务处理共同框架》个案债务的相关工作,多边开发银行和商业债权人也应以同等条件参与减债行动。
G20机制的历史定位在巴厘岛峰会上再次得到确认。G20机制由G7财长会议于1999年倡议成立,最初为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机制。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当年11月份于美国华盛顿召开第一次G20领导人峰会。2009年9月份举行的匹兹堡峰会将G20机制确定为国际经济合作主要论坛,重点讨论全球重大经济金融热点问题,为推动世界经济复苏及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作出重要贡献。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上,G20领导人再次强调,作为全球大型经济体,G20成员有必要通过承担集体责任、采取合作举措,促进世界经济复苏,应对全球挑战,为全球经济的强劲、可持续、平衡和包容增长作出贡献,这实际上再次重申了G20机制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核心地位。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系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 朱杰进)
相关新闻
- 2022年11月12日巴西候任副总统:将尽力为加强巴中关系作贡献
- 2022年11月09日联播+|贡献智慧和力量 习近平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 2022年11月06日履行《湿地公约》30年 保护“地球之肾”中国贡献怎样智慧?
- 2022年11月04日中国对全球脱碳贡献有多巨大,这篇外媒文章道出了事实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