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事关亿万百姓福祉,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社会和谐稳定。深化养老服务领域“放管服”改革,取消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出台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政策,加快建立健全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开展养老服务人才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推动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养老服务全面快速发展,在顶层设计、基础建设、功能发挥和服务成效上均取得重大进展。与此同时,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正在加快形成。
养老服务制度框架不断完善。10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养老服务政策文件10余件,民政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出台制度90余件、国家和行业标准50余件。养老服务政策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基本成型。
基本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健全。10年来,我国不断强化困难老年人兜底保障,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农村高龄、失能等困难老年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截至目前,全国有1420万老年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370多万老年人纳入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老年人补贴制度实现省级全覆盖,惠及近3700万老年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成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养老服务供给不断加强、质量不断提升。截至目前,全国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达到36万个、床位812万多张,床位数是2012年的近两倍。养老服务市场全面放开,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供给格局逐渐形成。
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发展迅速。截至目前,全国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32万个,占全国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总数的88.9%。适老化改造、家庭养老床位、关爱巡访、时间银行、老年餐桌等老百姓身边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不断推出。
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这是千百年来中国老百姓最朴素的心愿。10年来,聚焦老年群体“急难愁盼”持续用心用情用力,我国养老服务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但也应看到,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相比,目前我国养老服务供给不平衡、结构不合理、质量不高的问题仍比较突出。各部门各地区将进一步优化养老服务供给,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制度框架,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努力让老年人都能拥有幸福美满的晚年。(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沈慧)
甘肃甘南碌曲县社会综合福利院。 新华社记者 杜哲宇摄
【我这十年】
上海长宁区虹一小区居民陈文花:
为老中心成了温暖家园
我叫陈文花,是土生土长的上海长宁人,2014年搬到虹一小区居住。2019年3月,小区内的虹桥街道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正式运营,那里不仅解决了我的一日三餐,还有丰富的文娱活动,同时不定期举办老人联谊会、健康讲座等。自从有了为老中心,我天天都去活动。我们为老中心可是上海市的模范代表,上过好几次电视呢!
为老中心有三层,整体布局特别方便老人活动。一楼是综合养老服务点,有助餐点、卫生服务站、护理站、居家养老服务站,还有虹桥街道的“市民美好生活服务站”、养老顾问站、智慧养老微展厅;二楼是虹桥敬老院,有养老床位;三楼是老年人日间照料服务中心,有日间照护服务,能做康复运动、认知症康复训练,还能体验科技助老、助浴护理项目。我们老年人不仅有了自己的活动空间,还能得到无微不至的为老服务。以前不爱出门的老人也愿意来中心活动,不爱社交的老人也愿意在这里和大家打成一片。
这里饭菜不仅好吃而且便宜,一个大荤菜6元,一个小荤菜4元,我一餐花十五六元吃得可好了。再说看病,老年人都有不少慢性病,我需要配的降压药、甲状腺药、钙片等,为老中心的卫生站里都有。
我们这里还有一个“时间银行”的试点,“小老人”把服务“老老人”的时间积攒起来,等到自己更老的时候,会有新的“小老人”来帮助自己,老人们都主动互相帮助,社区的凝聚力也更强了。你别看我80多岁了,只要身体允许,我就会继续为其他老人服务。
听街道服务办的工作人员张丽丽说,我们街道是深度老龄化社区,老龄人口占总户籍人口的39.45%,为老中心所在的虹一小区老龄化比例更是接近50%,程度深、高龄化、独居多是这里的显著特点。因此,不断改善养老服务一直是社区工作的重点,为老中心二期新的长者运动健康之家还配备了被动型的适老化健身器材,通过一些智能设备对老人进行实时大数据监测。可以说,提供一站式服务的为老中心,已经成了我们晚年生活的温暖家园。
如今,生活在花园般的城市里,有满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真要感谢党的好政策,小区环境越来越好,老人的晚年越来越幸福,我心里十分温暖。(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李景整理)
【我这十年】
山东省临清市彩虹家园小区居民刘英云:
助老食堂吃出幸福味道
我今年74岁,家住山东省临清市彩虹家园小区,孩子定居外地,目前家里就我和老伴两人。因为上了年纪,前几年烧饭做菜成了我们生活中的一件难事:自己在家做,两个人吃不了多少,还费时费力,在外边吃又怕饭菜不干净。
我们老两口曾经头疼的“吃饭难”问题现在解决了。这几年,为了让老年人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从中央到地方精准聚焦老年人“急难愁盼”,做了很多工作。我们临清市也结合实际情况建立了社区助老食堂、养老机构助老食堂和餐饮企业助老食堂。截至目前,城区已建成助老食堂6个,可同时容纳400多人就餐。
我和老伴经常光顾的天佑养老院助老食堂,2021年5月开业,距离我家1000多米。这个助老食堂是临清市第一家面向社会的自建老年食堂,主要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提供一日三餐服务,菜价要比市场上低20%至30%。前来用餐的不仅有新华路街道、古楼社区周边的老年人,也有其他街道的老年人。开业至今,每天大约有近百人在食堂用餐。
焖饼、狮子头、红烧豆腐……食堂取菜窗口上清晰印着一周的菜谱。因为饭菜价格便宜,口味也不错,如果没有其他特殊情况,我和老伴的午餐、晚餐都会在这里吃。算一算,上个月我和老伴两人共花了1200元钱,这个价格在家门口就能吃上热乎乎的饭菜,我们感觉还是蛮实惠的。现在,我们几个老朋友聚在食堂聊得最多的话题就是饭菜的质量,大家都觉得饭菜挺可口,花样也多,比在家吃的要丰盛,而且想吃什么就吃什么,这种日子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因为有人帮着做饭,还有这么多老朋友每天可以聚在一起聊聊家常,用现在新潮的话说:我们不再是“空巢”老人。
行动不便的老年人还可以享受上门送餐服务。听食堂负责人尚军说,为了周边社区有助餐需求的老人能吃上热饭,他们特意与这些老人的家人建立了微信群,每天在群里发布菜单,统计点单情况后,会把饭菜送到老人家里。
助老食堂的建设只是一方面。为了满足我们老年人多样化的需求,这几年国家层面出台了很多养老服务政策文件,养老服务日益丰富和完善,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像我们一样感受到了温暖。现在,我和老伴两个人每天到食堂吃饭,吃完饭再和老朋友们一起晒晒太阳、打打牌、锻炼锻炼身体,日子过得挺舒坦的。(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沈慧整理)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