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我们践行‘上海精神’取得巨大成功,未来我们还要秉持‘上海精神’一路前行。”当地时间16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总结了上合组织成长壮大的5点经验,指出“上海精神”始终是上合组织的生命力所在,也是必须长期坚持的根本遵循,并就构建更加紧密的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提出5点建议,引发与会人士广泛共鸣。
经过21年发展,上合组织已经成为世界上幅员最广、人口最多的地区合作组织。今年它又吸纳了一些国家成为成员国和对话伙伴国,“朋友圈”不断扩大。这背后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外界可以从习近平主席总结的5点经验中找到答案。
△上合组织成员国领导人在这里集体合影。 总台记者郭鸿拍摄
“坚持政治互信”“坚持互利合作”“坚持平等相待”“坚持开放包容”“坚持公平正义”——这“五个坚持”决定了上合组织自成立之初就不搞封闭排他的集团政治小圈子,不走意识形态对抗的老路,不搞以大欺小、恃强凌弱的“丛林法则”,而是倡导文明对话、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选择的发展道路、照顾彼此利益诉求、遇事协商一致。这“五个坚持”充分体现了“上海精神”提倡的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内涵,是真正的多边主义。
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和平赤字、发展赤字、信任赤字、治理赤字有增无减。“上海精神”以及上合组织一路走来的5点经验,是这个时代的“稀缺品”,也为国际社会如何应对危机挑战带来了深刻启示。
卡塔尔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凯尔·迪巴特认为,习近平主席重申弘扬“上海精神”,这也是中国以及其他成员国一直秉持的和平、互信、合作宗旨,这样的理念极具吸引力,越来越多的国家希望加入上合“大家庭”。俄罗斯—塔吉克斯拉夫大学教授古泽尔·迈特金诺娃表示,只要各国秉持“上海精神”,努力相向而行,世界将多一分安宁。
中国是上合组织创始成员国,一直为上合组织行稳致远提出方案、拿出行动。在本次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围绕构建更加紧密的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强调要加大相互支持、拓展安全合作、深化务实合作、加强人文交流、坚持多边主义,并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措施。这些建议与行动聚焦和平与发展,为上合组织描绘了前行路线图。
在政治安全领域,中方提出要防范外部势力策动“颜色革命”,共同反对以任何借口干涉别国内政,推动解决阿富汗问题,摒弃零和博弈和集团政治等。这些建议直面现实挑战,将有力抵制外部力量插手上合组织成员国内政、在本地区生乱的图谋,凝聚更多反对单边主义、维护公平正义的合力。
在务实合作方面,中方强调要继续加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同各国发展战略和地区合作倡议对接,拓展小多边和次区域合作,加强本币跨境支付结算体系建设,推动建立本组织开发银行……同时,中方宣布设立中国-上合组织反恐专业人员培训基地、举办产业链供应链论坛、建立中国-上合组织大数据合作中心、向有需要的发展中国家提供15亿元人民币紧急人道主义粮食援助等。这将有助于上合组织深挖务实合作潜力,做大各国共同利益蛋糕,而中方为此作出了实实在在的努力。
△撒马尔罕街头 总台记者刘琦拍摄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峰会发表的《撒马尔罕宣言》中,写入了中方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议的内容,中方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精神也得到体现,上合组织成员国重申支持“一带一路”倡议。这足以说明,中国主张契合了上合各成员国的共同关切和利益诉求。巴基斯坦伊斯兰堡南亚与国际研究中心主任马哈茂德·哈桑·汗说,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有助于进一步增强上合组织凝聚力。
外界注意到,本次峰会通过了涵盖经济、金融、科技、人文、机制建设、对外交往等领域共40多项成果文件,发表了关于维护国际能源安全、维护国际粮食安全、应对气候变化、维护供应链安全稳定多元化等4份重磅声明。这是上合组织应对全球性危机挑战的积极努力,与某些在世界制造分裂和危机的国家和集团形成鲜明对比。
路虽远,行则将至。在“上海精神”指引下,上合组织必将成为地区安全稳定之锚,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国际锐评评论员)
相关新闻
- 2022年09月17日国际锐评丨中国经济恢复“超预期”对世界是个好消息
- 2022年09月15日国际锐评丨枪支暴力成为笼罩美国社会的深深“恐惧”
- 2022年09月14日国际锐评丨想搞“核”暗箱操作的美英澳又被亮红灯
- 2022年09月09日【国际锐评】中国外贸是世界经济的“一池活水”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