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下称《意见》),《意见》提出,坚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强化全社会科普责任,提升科普能力和全民科学素质。
长期以来,尽管学术和专业领域均认为科普的作用一点不亚于科技创新,但是该观点一直得不到学界的广泛认同,可以说,科普工作如今还较为边缘。现在,《意见》明确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是从政府层面得到了认可。接下来,可以期待科普工作会进一步从观念推进到行为,再通过成效的显现,慢慢获得全社会的认同。
当一种学说被确认符合事物的客观规律后,就需要推向社会,这时,普及的作用就至关重要。而研究获得的最新成果只是一个“点”,需要转化为“面”,才有实用价值和精神价值。
一方面,具体的科技成果需要通过科学传播才能为公众和社会接受,从而产生经济效益和使用价值,并改善和提升人们的生活,促进社会发展。例如,光纤通信的成果转化成为互联网的基石,蓝色发光二极管(LED)发明后经过科技创新使得手机成为人们的生活日常。这些,都是科技创新通过科普转化为全社会所接受和使用的技术产品。
另一方面,科技创新成果的普及也带来科学价值的转换,也即科学精神、文明观念和理性价值的转换,这些需要科普的力量。英国植物学家弗朗西斯•达尔文说过,“在科学中,功劳归于说服世界的那个人,而不是首先想到点子的那个人。”这就是科普的力量——把科技创新和科学研究的结果以通俗易懂的形式告诉公众和社会。
科普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内涵还体现在,通过科普,可以提升公众的科学素养,中国提出,到2035年,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要达到25%。科学素养,是指认识和理解一定的科学术语和概念的能力,科学推理的基本能力,理解包含科学技术内容在内的公共政策议题的能力。
一个社会具备科学素养的公众比例越高,社会文明程度也越高。提升公众的科学素养,需要有良好的方式和有效路径。首先体现为,有人愿做和能做科学普及的工作。因此,《意见》提出要壮大科普人才队伍,培育一支专兼结合、素质优良、覆盖广泛的科普工作队伍。培养科普队伍,既要从专业水平和科普能力着手,也要从激励和制度建设入手。前者可以依托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科普场馆等对科普专业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以及鼓励具有文理多学科专业背景的学者、科学作者等投入科普,而且需要合理制定专职科普工作者的工作聘用和酬劳标准,以及职称评聘标准。
“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也要体现在科普的效果上,既要沿用过去证明了的有效方式,也要适应新情况和新形势,以新的方式来进行科普。过去,广播、电视、报刊、科学场馆等是科学传播的主阵地,现在网络、微博、微信传播的科学信息已经占到80%以上,成为新的科普主阵地,视频也在成为科普的重要平台。因此,广播、电视、报刊、科学场馆的科学传播要继续,同时也要利用网络,通过数字传播进行更多更好的科普。
只有当更多的公众通过网络和数字媒体以及传统媒体、科技场馆接受科学传播之时,科普的功效才能显现,在现实中才能真正实现和体现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张田勘)
相关新闻
- 2022年09月06日到二〇二五年,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将超过百分之十五 推进新时代科普工作高质量发展
- 2022年08月22日中央气象台连续发布高温红色预警和气象干旱橙色预警——为科学抗旱提供气象保障(深阅读·切实做好抗旱工作)
- 2022年08月20日科学调水抗旱止“渴”
- 2022年08月11日跟着总书记学党史·精神印记 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勇攀世界科技高峰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