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国内  >  地方播报

国务院大督查在行动丨哈尔滨二手车交易存在问题 当地相关部门已提出整改方案

 2022/08/29/ 13:39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哈尔滨8月28日电 题:哈尔滨二手车交易存在问题 当地相关部门已提出整改方案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任丽颖

  外地车迁入被强制要求测尾气趁机收钱,正规发票“互不相认”,不找中介事难办……近日,根据群众通过国务院“互联网+督查”平台反映的问题线索,国务院第九次大督查第三督查组在黑龙江省督查发现,哈尔滨市二手车交易存在多重问题。

  尾检“内外有别”、发票“互不相认”、不找中介事难办

  群众反映,二手车车主在办理从外地迁入哈尔滨市的相关手续时,即使车辆的环保检验、年检均在有效期内,也被强制要求进行尾气检测,否则无法办理过户。但哈尔滨本市的二手车过户并不需要检测尾气。

  督查组工作人员开展暗访,陪同几名车主到哈尔滨市道里区、松北区等多个机动车登记服务站、公安机关交管部门车辆管理所办理手续,均被告知:哈尔滨市以外的车辆如迁入,必须对机动车尾气进行检测,并由检测机构出具相关检测报告,检测结果合格的才能办理过户登记。督查组成员现场看到,一名车主缴纳了180元检测费。

  外地车辆尾气检测现场。新华社记者任丽颖摄

  黑龙江省公安厅交警总队提供的数据显示,2021年外地车转入哈尔滨市的数量为55575辆。据督查组了解,这些车辆在哈尔滨市进行尾气检测,每辆车收费80元至240元不等。

  此外,部分群众向督查组反映,一些机动车登记服务站利用可以代开二手车交易发票、协助办理机动车登记业务的特殊优势,只承认自身所在市场开具的交易发票,对其他市场的交易发票一概不认,拒绝办理业务,给二手车自由交易造成障碍。

  督查组成员拿着其他二手车市场开具的正规发票,到哈尔滨市宏达国际汽车城机动车登记服务站、广全机动车登记服务站等办理过户业务,均遭到拒绝。询问具体原因,工作人员说:“你在别的地方交了钱、打印了发票,再到我这儿办业务,还不给我钱,我怎么可能认你的发票?”

  二手车查验现场。新华社记者任丽颖摄

  督查组根据“交管12123”App上提供的服务电话随机选取哈尔滨市冠程机动车登记服务站、远鹏机动车登记服务站等进行电话咨询,发现服务站之间普遍存在相互不认可发票问题。

  种种障碍下,二手车交易不依靠中介寸步难行。一名二手车购买者称,在哈尔滨市如果不给中介公司交“服务费”,个人想办成过户手续很困难。

  督查组发现,不少机动车登记服务站、代办中介等往往以开票、尾气检测、验车、过户、上牌等名义,捆绑收取一揽子“服务费”,价格从100多元到500多元不等。

  政策法规执行不到位 监管义务履行不尽责

  督查组表示,今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系列文件,强调不得设置不合理和歧视性的准入、退出条件以限制商品服务、要素资源自由流动;明确要求稳定增加汽车等大宗消费,全面取消二手车限迁政策。哈尔滨市相关部门未能对照新的国家政策更新服务职能、规范,造成市场流通不畅,给百姓造成负担。

  针对统一发票互认难的问题,业内人士表示,哈尔滨市一些机动车登记服务站为了自身营利,以种种理由拒绝认可其他市场开具的交易发票,反映出当地有关部门在下放权力的同时,未切实有效履行监督管理职能,扰乱了二手车交易市场秩序。

  此外,督查组表示,哈尔滨二手车流通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多、涉及面广,困扰百姓多年,但所涉及的当地商务、公安等部门却视而不见,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相关部门在下放权力的同时,监管没有跟上。

  清理整顿乱收费 简化交易环节

  督查组建议,有关地方应提高政治站位,对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大决策部署,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加强对机动车登记服务站的日常监督管理,对二手车交易领域增设限迁条件、发票不互认、收费不透明等问题进行清理整顿,简化二手车交易环节,提升群众办理相关业务的便利性和获得感。

  据悉,目前,哈尔滨相关部门已对相应问题提出整改方案,规范二手车交易市场。

  哈尔滨市生态环境局下发通知,要求全市各机动车尾气检测机构停止对符合国家在用机动车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在机动车排放检验有效期内的外地二手车迁入的检验检测。

  哈尔滨市公安交管局向各机动车登记服务站明确二手车交易发票流通要求,对于非本市场开具的相关发票,经复核后,正常为机动车所有人办理相关业务,不得以非本市场开具为由,推诿、拒绝办理;同时,哈尔滨市公安交管局对各机动车登记服务站的规范化建设也提出相关要求。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