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满意 刘超 罗琳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指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这一重要论断,为我们思考思政课教学方式与创新思政课理论研究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教与悟”的提出,完美诠释了“大思政课”的育人过程,有效链接了“教与学”“教与做”之间的通道,生动形象反映了大思政课育人的鲜活样态,突出了老师“教什么、怎么教”的教育主导性,强化了学生“悟什么、怎么悟”的学习中心性,为新时代思政教育更新理念、转变方式、提质增效指明了方向。
处理好“教与悟”的关系离不开理论思维的更新转变。思政课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课堂讲授让学生听得进、信得深、行得正,最终实现思政课育人效果。在新时代,充分发挥思政课的育人功效,强化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教与悟”的贯通效益,必须更新理念,转变思维。一是必须树立大历史观。要善用“大思政课”,立足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大历史观的视野下,胸怀“两个大局”,讲深党和国家意志必须有效贯彻落实的道理,讲透“四史”的波澜壮阔,讲活中华文明和人类文明的精彩进程,充分发挥“教与悟”的最大效能。二是必须树立大思政育人观。思政教育体系的构建不只是思政课的任务,而是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活动,需要构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调发展、大中小学一体化推进、本硕博联通、多种教育方式协同发力的综合育人体系。“教”是多元主体的积极参与,是多样化育人内容的精准供给,是多种育人途径的精准施策,充分展示“教”的主导性;“悟”则是学生从学中悟、从做中悟,悟知识架构,悟理论魅力,悟思想伟力,悟践行之法等,全样态体现“悟”在学习中的中心性。三是必须树立大实践观。实践是思政课的基本要求。实践活动是实现思政课育人成效的重要方法,也是检验思政课育人效果的重要工具。思政课育人就是要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强化实践锻炼、训练和淬炼,有效连通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舞台之间的关系,深入社会、开阔眼界、增加知识、增强本领。要构建多元主体的思政课实践育人体系,实现理论与实践、课堂与社会、书本与现实的内在有机统一。
处理好“教与悟”的关系离不开对思政课程基本规则的遵循。“教与悟”作为育人的重要方式,贯穿于“大思政课”全过程。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就应该也必须遵循思政课程育人的基本规则。一是要遵循思政课程的开设目的。思政课程是铸魂育人的灵魂课程,这就意味着教师所教与学生所悟的课程内容必须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须符合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特别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求,必须符合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教与悟”的良性运行中,要让广大青年学子悟出马克思主义的真理甘味、悟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甜味,实现从知识到信仰、从理论到实践、从价值到思想的转化。实现飞跃完成转化,就必须处理好“教”,就必须坚持做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八个统一”,不断完善“教”的过程,为“悟”提供更坚实的前提和更有力的引导。二是要遵循思政课程规定的任务。不同时期思政课程的任务是不完全相同的。新中国成立以来,围绕着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改革开放以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思政课程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思想政治工作也自然而然地成为治党治国的重要方式。其中,不同类型、不同区域的学校思政课程的“教与悟”,因任务的不同而呈现出各自的特点,但总体上都体现了有效贯彻党和国家意志、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的任务要求。“教”的出发点与归宿、“悟”的方向与内容也因此而清晰明确。三是要遵循思政课程高质量发展的原则。思政课程的“教与悟”必须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是守正之基、发展之本。思政课程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而,在思政课程“教与悟”的有机统一中处理好“变与不变”、守正创新的关系,就必须遵循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立场与方法,厚植家国情怀,引导广大学生正确认识世情、国情、党情、民情,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仰,站稳人民立场,练就过硬本领。
处理好“教与悟”的关系离不开育人的目标导向。发挥“大思政课”育人的效能,关键就在于明确“教什么、怎么教”“悟什么、怎么悟”的实践目标导向。实现“教与悟”自身的畅通,并有效链接“教与学、教与做”的环节,就要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和实践指向。一是有效解决“教什么”中的目的与内容问题。传统思政课程“从书本到书本、从知识到知识”的教学内容,已经较难满足新时代思政课程的育人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构建“教知识、教理论、教技能、教素养、教方法”五位一体的立体式全方位教育模式,打破单一的知识传授,实现思政课“八个统一”的目标,赋予新时代思政课程崭新的内容。二是有效解决“怎么教”中的手段与方法问题。在新时代,以大数据为代表的前沿技术已深度介入思政课程的育人活动。传统思政课“大水漫灌”式的育人模式固然重要,但是“精准滴灌”更能发挥润物细无声的功效。在新时代,推进“大水漫灌”和“精准滴灌”的有机结合,有利于生成课上课下、网上网下“我说你听、你说我评、互动引导”的育人方式。同时,强化技术融入,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赋能、赋力思政课育人,革新方法,转换场景,必将提升育人实效。此外,广大教师要围绕育人目标,不断强化理论阐释能力和政策解读能力,把理论和政策讲透、说明、谈深。三是有效解决“悟什么”中学生的成长焦点问题。在整个过程中,受教育者要学会“悟道、明理、深思”。要明确方向,瞄准目标,提高能力,踏上一心为人民服务、勇担民族复兴使命、以天下为公的胸襟担当尽责的人间正道。明马克思主义原理、真理、道理,强化对社会科学知识的感悟和理解,更好认识其中要义。深思世界发展规律,熟谙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坚定理想信念,找准前进方向,采取正确行动。通过“悟道、明理、深思”,使广大学生学会发现与把握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更好地平衡自己内心世界,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社会关系,赓续精神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四是有效解决“怎么悟”中学生成长的路径问题。学生对思政课程内容的“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参悟、感悟、领悟、顿悟”的渐次升级。要胸怀“两个大局”,明晰知识脉络,把握理论内容,掌握社会规律,感受思想魅力,从而领悟人生真谛,升华精神境界。
总之,“教与悟”是构成新时代思政课育人的重要方式,深层次揭示着教师和学生的紧密联系。教师要会教,就必须对所教内容“看得进、学得进、钻得进”,同时又要借助于教的活动“想得出、说得出、做得出”,统一好“言传”与“身教”;学生要会悟,则要“学会领会、学会沉浸、学会体验”,统一好“学、悟、行”。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处理“教与悟”的辩证关系,真正发挥“教与悟”在“教与学”“教与做”之间的中介和桥梁作用,突出教师的育人主导性,强化学生学习的中心性,才能确保“教”以潜心,“悟”能致远。
【本文系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方法与实践的创新研究”(项目批准号:19ZDA007)阶段性成果】
(作者:吴满意,为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刘超,为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罗琳,为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辅导员)
相关新闻
- 2022年08月18日究竟是谁在升级台海紧张局势(钟声)——美方近期种种谬论充满强盗逻辑③
- 2022年08月18日“努力做文化交流和沟通的桥梁”(大道之行)
- 2022年08月18日经济回升向好趋势必将进一步巩固
- 2022年08月18日金观平:全方位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