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国内  >  资讯快递

【美丽中国·网络媒体生态行】快评:让黄河文化在新时代熠熠生辉

 2022/08/11/ 20:4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黄河流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着眼于生态文明建设全局,明确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百姓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水沙治理取得显著成效,生态环境持续明显向好,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黄河流域构成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是连接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的生态廊道,拥有三江源、祁连山等多个国家公园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习近平总书记心系黄河生态、关心沿岸发展,提出要“确保‘十四五’时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为黄河永远造福中华民族而不懈奋斗”。陕西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着力把黄河打造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潼关县坚持把沿黄防护林建设摆在重要位置,聚焦“城市、农村、道路、坮塬、秦岭浅山、黄渭滩涂”六大板块,积极实施沿黄防护林提质增效和高质量发展工程,建成林地总面积256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46.23%。在沟壑残塬上打造坮塬绿化工程,成为秦东大地园林化建设一大亮点。潼关黄河湿地是中西部候鸟迁徙的重要通道,属于典型的多沙河流湿地,湿地范围内野生动植物资源多样,每年冬季成千只白天鹅从潼关湿地一路迁徙到河南三门峡天鹅湖越冬。潼关湿地已成为资源丰富、景色优美、三河安澜、飞鸟翔集的陕西东大门生态建设名片。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黄河同长江一起,哺育着中华民族,孕育了中华文明。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对自身文化理想、文化价值充满信心,对自身文化生命力、创造力充满信心,才能有坚持坚守的定力、奋起奋发的勇气、创新创造的活力。陕西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把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纳入重要日程,在组织开展黄河文化研究、黄河流域文化遗产资源调查和保护等方面开展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潼关县积极保护黄河文化遗产,申报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和馆藏文物修复项目、潼关故城西门遗址瓮城修复项目,完成了十二连城部分烽火台保护修复项目的立项计划和方案编制。建成黄河流域非遗展馆,组织黄河老腔开展非遗进校园、进景区活动,深入挖掘非遗文化,振兴传统工艺。组建了秦东镇中心幼儿园、南新社区幼儿园少儿老腔团,创新开展非遗传承推广普及。开展了黄河流域春节文化走亲优秀戏曲展播等活动。建成的潼关博物馆是陕西省县级博物馆面积最大、文物最多、布展形式最丰富、设计手法最新颖的博物馆,展陈内容以潼关地域及历史特色为主线,体现潼关文化传承以及独特的区位优势。我们要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大局,坚持保护优先、时代传承,坚持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加强跨区域跨部门协作,促进黄河文化资源有效统筹、共建共享,提高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系统性和协同性,推动沿黄地区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努力实现黄河文化育民惠民利民。

  在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提高人民获得感幸福感这个目标上,文化建设和旅游事业的目标是一致的。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丰富健康的文化生活是衡量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旅游是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指标,旅游业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产业。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是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结果。发展旅游经济,对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人文色彩越浓厚的旅游资源就越有魅力。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我国进入大众旅游新时代,单纯以观光看景为主的旅游已经不能满足游客“求新、求奇、求知、求乐”的旅游愿望。这就需要以优秀人文资源为主干,用文化提升旅游品质,把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融入旅游经济发展,大力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精心打造更多体现文化内涵、人文精神的旅游精品,让自然景观更富神韵、文化体验尽显魅力。潼关县通过“一城三园一街”和“十里画廊·慢游潼关”,把潼关古关、古城、古战场,大山、大河、大沟壑,黄金、黄河、黄土地的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展现在游客面前,建设诗意潼关、画意潼关。着力打造潼关古城景区,规划建设古城关隘文化区、女娲文化区、军事体验主题区、温泉休闲度假区、黄金小镇展示区、民俗生态园林区,推动当地历史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古城记忆得到进一步激活,历史文化得到进一步传承,全县旅游产业得到进一步发展。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不只是文化和旅游的简单相加,而是要充分发挥文化和旅游的各自优势,促成化学反应,形成发展动能,实现文化和旅游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要坚持因地制宜,立足区域特点、依据资源禀赋,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道路,不搞“一刀切”、不能“一窝蜂”,防止照抄照搬、简单模仿。要发挥文化产业创新创意优势,推动更多文化资源转化为高品质旅游产品,扩大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需求。

  九曲黄河,奔腾向前,以百折不挠的磅礴气势塑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是中华民族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我们要大力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守好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创新黄河文化传承利用,充分发挥黄河文化在推动沿黄地区民生改善、生态保护、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