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国内  >  资讯快递

【中国有约】宁夏吴忠红寺堡:见证人生第二次机遇的地方

 2022/06/30/ 21:5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我们等了你们24年啊!”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宣传部长用洪亮的声音半开玩笑地向记者们说道。1998年,红寺堡开发区正式成立,彼时国务院及宁夏回族自治区已下发“八七”、“双百”扶贫攻坚计划,先后六次研究“1236”工程并确定实施。在这样的背景下,红寺堡开始移民搬迁工程。作为我国最大的生态移民扶贫集中安置区,24年来,红寺堡已经安置了23万西海固移民,移民们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弘德村是“十二五”生态移民村,2012年由同心县和原州区5个乡镇27个行政村的移民搬迁而成。搬迁第一年,弘德村的人均收入不足1800元,常住人口为1304户5615人。2019年,弘德村整村脱贫,人均收入增至2021年的12500元,村集体经济年收益达到142万元。

  经历了近10年的建设发展,弘德村的产业格局不断优化、基础设施逐步健全、公共服务持续提升、人居环境大幅改善,并且建成了党员教育基地、农特产品展销中心、电商中心、“三园”等一批特色现场观摩研学点,不断健全完善旅游服务体系,使得当地的旅游业发展潜力也在不断升级。记者近日走访红寺堡弘德村,见证了当地移民的新生活。

  红寺堡“枸杞一姐”王航第

  在弘德村的农特产品展销中心里,“枸杞一姐”王航第正熟练地向来访记者介绍她家种植的新鲜有机枸杞。面对众多相机和摄像头,王航第从容自若,原来她还是一位电商直播网红。

  王航第出生于1982年,2002年从西海固搬迁至红寺堡区新庄集乡白墩村。她早年曾在北京、上海打过工。据她说,自己曾经在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做过工,后来也开过饭馆,做过生意,最后选择回乡创业。王航第的创业项目是种植枸杞,一见到记者,她就招呼大家来尝尝刚采摘下来的有机枸杞鲜果。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王航第很快看中了直播带货的机遇,打工积累的经验与世面,让她在镜头前流畅自如,很有主播的控场感。在枸杞种植上,王航第也不断创新种植技术,产业规模日益扩大,形成了产业链,开发出枸杞原浆等系列产品。好产品+电商的模式,让王航第找到了发家致富的新路。

  王航第说:“一路走来,从这些年的创业到枸杞种植,我看到了红寺堡的变化和成长,再加上政府的政策扶持,去年我的销售额已经达到100万元,年收入达到50万元。这也带动了我们农场工作人员的收入,农场有8位固定工作人员,每人每月的工资是3600元,每年还有摘果子的工人,人数达到2000人次,间接地拉动了就业。”

  “拇指作家”马慧娟的女性移民视角

  被称为“拇指作家”的马慧娟早已被大众所知。这位1980年出生、因家庭贫困初中辍学的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就来自红寺堡。马慧娟于2000年迁居到红寺堡,以种地打工为生,业余爱好是阅读与写作。她从2008年开始在网络空间发布随笔散文近百万字,引起大众及媒体的关注,因为经常用手机写作,先后按坏了13部手机,就有了“拇指作家”之称。文学创作为马慧娟打开了生命的另一扇大门。

  在采访中,马慧娟谈到:“生态移民给了太多人以新生,让我们遇到了人生的第二次机遇。以前我们可能觉得,要在同一片黄土地上重复父辈的命运,一辈子走不出去,但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我们遇到了移民搬迁的机会。在红寺堡,我们看到了新的眼界、新的出路,视野也宽广起来,只要你勤劳,会动动脑子,就能在这片土地上找到自己的出路。”

  如今,马慧娟更关注的是红寺堡的女性力量。她指出:“我发现一个现象,红寺堡被采访过、上过新闻的,基本都是女性。人们会问,为何红寺堡出现了那么多巾帼女英豪的现象呢?”在马慧娟看来,这是因为红寺堡作为开发区,打破了原有的土地耕作模式,在管理理念上更为开放、包容,给了女性更多的发展机会,能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

  马慧娟靠着自己的信念与热爱,从红寺堡一步步走到了人民大会堂,这一历程给予当地移民及后代极大的鼓舞。正如马慧娟所说,生态移民政策打破了人与土地旧有的关系,带来了全新的理念空间与视野,勤劳与聪慧铺就了红寺堡人民走向新生活的大路。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