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11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中华文明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在几千件的历史演变中,我们的先人创造了璀璨夺目的华夏文化,留下一处处文化遗存,从河姆渡文化到大汶口文化,从秦始皇兵马俑到三星堆……这些文化遗存无不闪烁着华夏文明的夺目光彩。今天,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我们要秉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文化方针,共同守护好我们的文化遗产。
保护好文化遗产应成为我们的历史文化自觉。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要把凝聚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保护好,管理好好。”关于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保护”二字重逾千斤。保护好历史文物是每个公民的一份责任,每个人都不能置身事外,必须自觉地成为文物保护的践行者。我们知道,文物具有不可再生性,一旦毁坏将会成为历史的永久遗憾。我们必须形成一种保护文化遗产的历史自觉,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各种历史文物。让“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成为基本的社会遵循,让中华文化根脉生生不息,久盛不衰。惟有敬畏历史,守护好我们的文化遗产,才能上不愧先人,下不愧子孙,让中华文化代代相传,让中华文化焕发出耀眼光彩。
弘扬历史文化,“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精神支撑”。弘扬历史文化是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人的历史责任,中华文化璀璨夺目,我们要让中华文化活起来,就必须注重对历史文化的弘扬。“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让更多人通过一处处遗产地、一项项考古成果了解中华文明的辉煌灿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弘扬历史文化就要有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舍弃糟粕,弘扬中华文化最优秀的部分,让先进文化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形成普遍的文化价值认同,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基因。“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进行现代化建设,我们离不开优秀文化的支撑,她是我们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动力源和加油站,是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明互鉴,积极打造历史文化遗产这张“金名片”。“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当下,世界文化可谓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构成人类文化命运共同体。世界上每个国家都有自己不同的文化形态,埃及金字塔,巴比伦空中花园,印度佛塔,中国的万里长城等各有特点,反映了不同国度不同文化。世界文化是多元的,同时又具有互补性,只有做到文明交流融合发展,人类文化才会有美好未来。中国文化自古就有文明互鉴的传统,古代的丝绸之路,打开了中外交流的大门;唐代的遣唐使到长安学习唐代文化,把中国文化融入世界;今天我们国家推出的“一带一路”建设等,不断丰富着中外文化交流的内涵,分享着中华文化的魅力,让中华文化声名远扬,让世界感受到一个与众不同的中国文化,为世界文明发展做出了中国贡献。
中华文化星河灿烂,中华文化璀璨夺目。在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当下,我们要始终不渝贯彻好“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文化方针,共同守护好我们的中华文明,成为引领世界文化的桥头堡,让中华文化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彩,这是一种历史职责,责无旁贷。(金羊网 文/李红军)
相关新闻
- 2022年06月13日【地评线】天府评论:一纸风行百廿年 天下为公著新篇
- 2022年06月13日【地评线】南海时评:以“评”传意,以“笔”代话
- 2022年06月13日【地评线】长白时评:“好评中国”筑牢主流价值的新高地
- 2022年06月13日老工业区从“重”变“轻”挖掘数字生产力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