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国内  >  社会新闻

太原理工大学针对脱贫家庭毕业生开展专项帮扶—— 一对一摸清需求 实打实培训技能(帮扶困难高校毕业生就业①)

 2022/06/13/ 12:4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记者 乔 栋

  开栏的话

  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强调,当前正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关键阶段,要进一步挖掘岗位资源,做实做细就业指导服务,学校、企业和有关部门要抓好学生就业签约落实工作,尤其要把脱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以及有残疾的、较长时间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作为重点帮扶对象。

  今年以来,困难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如何?得到了哪些帮助和支持?今日起,本版推出“帮扶困难高校毕业生就业”系列报道,呈现各地的帮扶政策、服务举措,敬请关注。

  

  “对未来,我已经做好了准备。”不久前,山西太原理工大学学生王佳琪顺利地找到了心仪的工作。她来自太行山区一个脱贫家庭,在学校期间,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就业培训课程和“暑期就业夏令营”,去新疆一家企业进行了短期实训。“去西部的实训经历,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理想。夏令营活动,让我近距离感受到用人企业的实际情况,就业目标进一步清晰。”6月初,王佳琪通过了“西部计划”的面试,即将奔赴新疆接受基层岗位的锻炼。

  来自脱贫家庭等低收入家庭的毕业生,是太原理工大学重点关注的就业群体。“除了日常在学校学习过程中的助学关怀,在就业上我们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梁婧是学校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就业指导科科长。她组织、参与的“宏志助航”计划是一项面向低收入家庭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帮扶项目,为很多生活困难学生带来了人生的改变。

  “培训之前,我们面向1489名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进行了线上问卷调查,面向120名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开展线下‘一对一’访谈,从他们的角度出发进行培训课程设置。”梁婧介绍,在充分了解低收入家庭学生就业需求的基础上,太原理工大学面向校内外招募讲师62人,提前演练预案、反复推敲课程,用10堂课的内容设置,完成对低收入家庭学生这个群体的就业培训。

  重体验、互动式,是“宏志助航”计划就业培训课程的特点。“以前的‘大课’偏理论实践。借助‘宏志助航’计划,我们进行了就业培训课程的改革。我们提出,理论的传授部分只占到全部课程的30%,更多通过模拟、实践和探索环节来提炼‘真东西’。”梁婧还是“面试技巧”课程的讲师,“比如求职信息搜集,我们会现场模拟结构化面试、半结构化面试、无领导小组面试,让学生在学校里体验职场面试环节。通过这样的方式,对学员技能、态度、情感综合提升。”

  王佳琪也参加了这个培训课程。“我对自己很了解,自信心不足、对未来求职方向不明确是短板。参加了‘宏志助航’计划的前3节课程后,我完成了‘自我探索’,发现了自己的兴趣和价值观所在,也就确定了未来求职目标——去基层做一些体现自我价值的事情。”

  “培训前重方案调研、培训中重管理服务、培训后重评价反馈,形成管理和服务的有效闭环,不断完善我校低收入家庭毕业生就业帮扶机制,引导学生在国家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让学生学有所成、业有所就。”太原理工大学党委书记郑强介绍,去年,太原理工大学还举办了“宏志”专场招聘活动,从系统学分、专场招聘、重点帮扶3个方面让学生培训后充满获得感,保证就业帮扶“不离线”,温情助力“不掉线”。截至今年5月,一期培训学员就业率达70.3%。

  今年,太原理工大学有10082名毕业生。学校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高长春介绍:“今年,受到疫情影响,太原市的更多招聘活动转到线上。目前为止,我们的就业率与去年持平,高于平均水平。”    这离不开多方面的努力。围绕“育人”与“就业”,太原理工大学形成了自己的办法。“学校在低年级推行职业规划,高年级开展就业指导,帮助学生进行职业探索和职业能力培养。”高长春介绍,学校从大一到大四全流程把就业融入课程设置,从学生价值塑造、身心健康、职业发展、就业素质等多方面进行就业能力提升。2021年6月至今,共有65000余人次参与课程学习,开设生涯规划就业指导课程524次。除此之外,还通过开展求职训练营、简历大赛、夏令营暑假就业实践等活动,开展“实践育人”与“协同育人”。

  “共享就业”是太原理工大学的就业“名片”。郑强介绍:“去年,我们组织了华北、东北地区的83所高校就业联盟,共享大学生就业的资源、渠道和职位。”太原理工大学与浙江省台州市一直保持密切的“市校合作”。此前台州市一些企业对艺术类专业岗位有需求——这并非工科突出的太原理工大学的强项。太原理工大学随即把这一“资源”对接到山西省其他高校,并促成了这些学校毕业生与台州企业的就业对接。截至5月30日,太原理工大学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67.9%,较2021年同期提高4.55%,稳居全省高校前列。

  《 人民日报 》( 2022年06月13日 14 版)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