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6月2日电(李博)6月2日,北京市银行业协会保供稳民生专场新闻发布会召开,北京银保监局股份制银行监管处处长赵蕾介绍,北京银保监局加快落地金融支持政策,不断提升服务实体民生能力。目前,行业整体实现稳健发展,为首都经济稳步恢复和民生需求保障提供有力支撑。
北京银保监局数据显示,一季度末,北京银行业总资产29.52万亿元,同比增长5.57%,其中各项贷款12.51万亿元,同比增长5.87%;总负债28.14万亿元,同比增长5.47%,其中各项存款21.56万亿元,同比增长8.04%。各项贷款、各项存款占总资产、总负债的比重均较年初上升,存贷款主业更加突出;不良贷款率0.69%,法人机构拨备覆盖率352.41%,风险抵补能力较为充足。
信贷投放“增规模、保重点、优结构”,支持首都经济平稳开局。北京银保监局引导银行机构聚焦先进制造业、科技创新、小微民营等重点行业领域,持续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助力稳住经济大盘。信贷供给总量稳步攀升,今年一季度,北京银行业各项贷款新增4606.02亿元,同比多增517.70亿元,为近十年来首季增量最高值;比年初增长3.82%,增速同比上升0.24个百分点。贷款结构持续优化,一季度末,制造业贷款余额1.43万亿元,新增1025.88亿元,同比多增193.05亿元;比年初增长7.73%,增速比各项贷款同期增速高出一倍。其中,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新增506.82亿元,约占全部中长期贷款同期增量的五成。对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凸显,一季度末,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6598.25亿元,比年初增长9.41%。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77万亿元,同比增长6.24%。
主动对接稳产保供重点行业企业,保障防疫物资和民生物资供应充足。北京银保监局指导银行机构将疫情防控和稳产保供作为重点服务领域,主动对接相关行业领域经营主体融资需求,做到全面覆盖、优先保障。特事特办、急事速办,及时满足疫情防控行业企业融资需求,加大对农副产品生产、加工、贸易、流通等全产业链资金支持,全力保障居民“菜篮子”。针对首农、物美、顺鑫等物资采购调配重点企业近期周转资金大幅增加的情况,协调银行机构制定专属服务方案,及时足额提供信贷资金支持,今年以来发放贷款超过160亿元。
及时响应群众需求,保障基础金融服务不间断。北京银保监局督导银行机构线上线下相结合,全力保障金融服务安全性、连续性。针对老年客户受网点停业影响取现困难及企业因封管控影响工资发放等特殊情况,北京银保监局第一时间会同相关部门研究便民利企措施,指导银行机构快速出台应急方案,辖内主要银行机构对老年客户养老金、医保等存折取现业务,在停业区域统筹安排专属应急通道办理;开辟绿色通道,解决企业燃眉之急。
“稳主体、保就业”,精准帮扶纾困小微企业。5月5日,北京银保监局联合相关部门印发《北京市中小微企业首次贷款贴息及担保费用补助实施细则》,对符合条件的办理首次贷款的中小微企业给予不超过年化1%的贷款担保费用补助,或按实际获得贷款利息的20%给予贴息补助,对餐饮、零售、旅游、民航、公路铁路运输等受疫情影响突出的行业企业贴息比例提高至40%。目前,已启动2022年第一批首贷补贴项目征集。5月18日,北京银保监局联合相关部门建立“融资纾困直通车”工作机制提升纾困精准度,目前,已向银行推送5批共计800余户亟需纾困的中小微企业名单,并指导银行主动对接企业、匹配产品服务。强化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和群体帮扶,对货车司机、个体工商户等受困群体合理给予延期、展期或续贷。4月末,北京银行业无还本续贷余额同比增长37.85%,小微企业循环贷覆盖12万户、余额1900亿元。推动普惠金融“增量降本”,一季度,北京市贷款服务中心贷款服务中心审批贷款6099笔、金额198.72亿元,续贷中心审批续贷2159笔、金额60.93亿元。一季度末,北京银行业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5975.08亿元,同比增长20.61%,比各项贷款同期增速高14.74个百分点。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连续三年下降,利率水平处于全国较低区间。
“稳外资、稳外贸”,推进北京全球财富管理中心建设。指导在京外资银行发挥跨境联动协作优势,争取境外母行对各项业务大力支持,努力克服疫情影响,高效满足企业接收境外投资、增资等金融服务需求。
相关新闻
- 2022年06月03日河北打好高校毕业季就业服务“精准牌”
- 2022年06月03日山东临沂:从“四塞之崮”到“物流之都”
- 2022年06月03日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伟大变革丨来看“浙”里的绿水青山
- 2022年06月03日多部门启动应急响应支持四川抗震救灾 紧急预拨中央自然灾害救灾资金3000万元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