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国内  >  热点时评

【光明论坛·温故】取之有制、用之有节则裕

 2022/05/31/ 13:44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光明论坛·温故】

  作者:倪明胜(天津市委党校群团教研部教授、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日前,《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其中,在谈到“正确认识和把握初级产品供给保障”问题时,强调“要坚持节约优先。‘取之有制、用之有节则裕,取之无制、用之不节则乏。’要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进各领域节约行动”。

  “取之有制、用之有节则裕,取之无制、用之不节则乏”语出明代著名改革家、政治家张居正《论时政疏》,其意思是提取时有限制,使用时有节制,财富就会很充裕;提取时无限制,使用时无节制,财富就会匮乏。这句通俗易懂的话,用“有和无”“裕和乏”哲学辩证思维,清晰地表达了财物使用要取之有度、用之有节,要在知行合一中做到节俭节制,崇尚勤俭节约,反对奢靡浪费。

  《论时政疏》是明嘉靖二十八年,时任翰林院庶吉士的张居正向嘉靖皇帝所上的奏疏,从抑宗藩、整肃吏治、修边备、整顿财政等层面提出改革方案和变革路径。其中,关于整顿财政问题,张居正针对当时朝臣奢靡腐败、国家财政入不敷出的窘迫,给出令人警醒的忠告:“天地生财,自有定数,取之有制,用之有节,则裕;取之无制,用之不节,则乏。”后来,担任内阁首辅后的张居正有一篇纲领性的改革文章《陈六事疏》,就是在这篇《论时政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在《陈六事疏》中谈到如何“固邦本”时,再次提到要厉行节俭,“敦尚俭素以为天下先”。

  由此可见,“取之有制、用之有节则裕,取之无制、用之不节则乏”,这句古语的要义和实质在于戒奢崇俭、开源节流,既蕴含着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价值取向,也包含着以勤俭节约为荣、以奢靡浪费为耻的道德品质,从而激励我们积极营造出一种适度、节用、朴素、合理的生存方式和可持续发展状态。

  从传统文化视角来看,戒奢崇俭、开源节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文化基因。无论是“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的告诫,还是“克勤于邦,克俭于家”的劝勉,抑或是“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的警示,关于俭与奢名句箴言,沉淀着历史文化的启迪,根植于我们对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对传统美德的推崇。戒奢崇俭、开源节流的思想,也凝结着中国哲学智慧和治身处世的价值逻辑。从孔子“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的不为物欲所累之尚俭,到老子“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之思辨,再到荀子“必谨养其和,节其流,开其源,而时斟酌焉”的“节流”“开源”之辩证统一……有关戒奢崇俭、开源节流的表达,蕴含着天、地、人和谐相处之道,并升腾为一种我们民族特有的文化基因和核心价值观,有机嵌入我们的行为习惯和精神品质当中。

  从历史上来看,戒奢崇俭、开源节流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的传家宝,映照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和优良作风。励精图治、勤俭节约,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和经验法宝。党员干部好不好,生活作风是一个重要窗口,既能映射出党性宗旨,又能检验出道德品行。从当年中央苏区干部用席草编织而成“饭包”,到土地革命时期“节省每一个铜板”,再到抗日战争时期“精兵简政”;从新中国成立初期“把能节省的每一文钱都用到建设上来”,到改革开放时期“勤俭办一切事情”,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出台中央“八项规定”持之以恒反“四风”,全民推进“光盘行动”,整顿清理“舌尖上的浪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消费理念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戒奢崇俭、开源节流始终是我们党的好作风、好传统,为我们党一路发展壮大、攻坚克难、直面风险挑战提供重要保证。

  奢靡之始,危亡之渐。习近平总书记引用《论时政疏》中的警示名句,就是要告诫我们“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就是要我们广大党员干部带头做勤俭节约的典范,“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戒奢崇俭、开源节流,实施全面节约战略,这是从我国国情出发、确保初级产品供给保障安全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虽然我国的粮食生产实现“十八连丰”,自然资源利用取得重大进展,但是我国初级产品消费量这些年还在快速增加,初级产品供应的严重缺口有可能演变成为“灰犀牛”事件,在确保粮食安全问题上不能有任何闪失。特别是在当前,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各地财政运行处于“紧平衡”状态,地方财政收支平衡压力明显加大,这更加要求我们戒奢崇俭、开源节流,坚持节约优先,加强战略谋划,把节约能源资源放在首位,深入推进各领域节约行动,推动全社会牢固树立资源节约利用意识,从而确保始终掌握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

  《光明日报》( 2022年05月31日 02版)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