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中国近代史,青春力量一再改变着中国的面貌。1919年,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的五四运动,激发了全民族的伟大觉醒;1921年,一群平均年龄28岁的青年建立了中国共产党,掀开了中国历史的崭新一页;1922年,在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下,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翻开了中国青年运动新的历史篇章……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青年是引风气之先的社会力量。一个民族的文明素养很大程度上体现在青年一代的道德水准和精神风貌上。”
全社会对“后浪”的青眼相待,源自五四运动时期的“青春觉醒”。在那个令人窒息、满怀悲愤的年代,青年们靠着爱国赤诚与满腔热血,为闷浊的旧社会吹入了变革的新风,赢得各界由衷的赞美——“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青春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五四运动后期,青年学生进工厂去乡村,深入工农群众,动员百姓,宣讲新知,有力促进了全民的觉悟和积极参与。当时,在北京讲学的美国哲学家杜威给女儿写信道:“想想我们国内14岁以上的孩子,有谁思考国家的命运?而中国学生负起一个清除式的政治改革运动的领导责任,并且使得商人和各界感到惭愧而加入他们的运动。这实在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
时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脉相承。一百多年后的今天,青年在现代化建设各条战线上勇立潮头,展现出敢闯敢干、引领风尚的精神风貌,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先锋”,诞生了一位又一位的“旗手”。“大白”的面罩下,是青春洋溢的面庞;“只此青绿”的舞蹈背后,是青年坚定的文化自信。从“生命为使命而歌”到“清澈的爱,只为中国”,变的是一个个可亲可敬的名字,不变的是一颗颗拳拳报国的赤子心。“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把青春献给祖国”“请党放心、强国有我”……不同时期的青春誓言,生动表明中国青年代代传承着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的光荣传统,不断为崇尚奋斗、热爱祖国的社会风尚注入磅礴的青春力量。
青年正在用责任与担当,谱写青春的“诗和远方”。青年们在文化自信、崇尚学习、行业建功、志愿服务四大领域,成长为具有强大影响力的意见群体,鼓舞带动着更多人投身其中。昆曲、评弹走出江苏迈向世界,成为青年共同喜爱的文化符号;唐装、汉服广受青年喜爱,带动“国潮”火爆盛行。青年自觉传承中华文化的意识经互联网放大,不仅弘扬了正能量、展示了新风尚,更推动全社会形成浓厚的文化自信氛围。闲暇时间多用于看书,择偶最看重道德品质,热衷于社会公益活动,近四成青年已创业或想创业……新近出炉的一组大数据,让人们领略到青年的风采,这样的青年一代,无愧于祖国和人民的期待。
当下,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青年们要把世界塑造成理想中的模样,需要回答的命题还有很多。怎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体现家国情怀?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引领风尚,说到底还要靠青春奋斗来实现。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生逢盛世也意味着重任在肩。广大青年要以青春之志努力学习,以青春之勇奋力奔跑,顺应社会发展潮流,以青年的真善美汇聚形成更多向上向善的正能量。(袁媛)
相关新闻
- 2022年05月26日【地评线】太阳鸟时评:好评让每一寸网络空间洒满阳光
- 2022年05月26日【地评线】河声:以“小我”融入“大我” 用奋斗擦亮青春底色
- 2022年05月26日【地评线】大江时评:“好评中国”,汇聚蓬勃向上的“人民力量”
- 2022年05月26日【地评线】南海时评:“好评中国”唱响时代的青年之声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