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国内  >  热点时评

【中国网评】奉行精致利己主义的美国,将让全球发展遭遇逆流

 2022/05/23/ 17:34 来源:中国网

  中国网评论员 华章

  日前,美国两党议员正就“美国竞争法案”争吵不休。该法案名义上为增强美国在关键技术、产业等领域的竞争力,实际上其精神内核并未聚焦“修炼内功”以自强,而是企图以破坏全球合作为代价,全方位围堵打压中国等竞争对手。

  该法案早期版本由两党参议员共同提出,于2021年6月由美国参议院投票通过。此后,法案提交至众议院,后者修改后于2022年1月推出自己的版本,再交由参议院投票。如此往复,法案已几易版本。但无论哪一版,遏制中国的基调却没有改变。鉴于中国在全球科技合作中的重要地位,美国的霸凌行径不仅会伤及中美关系,也必将迟滞全球科技进步,损害全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景。

  法案将加剧供应链危机

  两院的版本在加强美国科研科技方面都提出,拨款520亿美元发展芯片产业,来“与中国竞争”;众议院版本更是提出,用450亿美元增强供应链韧性,提高关键商品、工业设备的制造技术,用来“将制造设施迁出对美国构成重大经济或国家安全威胁的国家”,也就是把中国排除出其芯片供应链。

  然而,芯片的研发和制造高度复杂且投入巨大,其早已发展成为一个全球化产业,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单独形成体系。2021年,全球芯片产业规模创纪录地突破5000亿美元,其迅猛发展正是全球各国分工协同的杰作。资料显示,集成电路和相关产品的生产和贸易,涉及30多个国家和地区,而中国已成为其中的重要一环。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目前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增速最快的集成电路市场,在全球市场份额中占比接近50%。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产业分工,是各国基于各自资源禀赋、基础设施、对外开放等方面的优势自发组合形成的,实现了效益最大化和成本最优化。用国家力量强行拆解既有的产业链体系,不仅难以如愿,更会在短时间内造成供应链中断、价格飙升,拖累全球芯片产业以及关联产业的健康发展。近期,受新冠肺炎疫情、地缘冲突以及美国干预的影响,全球遭遇芯片荒,包括汽车行业在内的全球169个行业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芯片短缺的打击。若美国继续一意孤行,负面效应必将进一步扩大。

  法案将阻碍全球科技进步

  此外,美国政府肆意抹黑、掐断中美间的科技人文交流合作,将迟滞美国科研创新进程,进而消解全球科技进步的动力。2021年,美国通过《无尽前沿法案》,禁止参与外国人才招聘项目的科学家获得联邦资助。与此同时,美国执法机构还大肆抓捕、处罚“刻意隐瞒与中国研究机构关系”的华人科学家,一时间搅得美国学术界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人人自危。如今正在酝酿的“美国竞争法案”,与前述法案在内核上别无二致,仍然企图通过出口管制、限制交流、叫停知识产权合作等措施推动“去中国化”进程,势必进一步破坏中美学术界已岌岌可危的合作环境。这虽然是美国政客想要的,却并不符合美国人民乃至全球公众的利益。

  此前,美国《纽约时报》就曾刊文指出,美国顶尖的AI科学家中有近30%来自中国,劝诫美国决策者少喊口号、少些冲动决策,从实际出发,善待那些帮助美国前沿科技保持领先的中国人才。美国科技媒体Protocol发布的调查问卷也显示,56%的美国科技行业受访者认为美对中国科技公司的限制过度,60%受访者支持美与中国科技公司开展更密切合作,58%受访者认为美中“冷战”可能会削弱美国科技行业。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专家瓦舒姆更进一步指出:“中美在科技方面的合作不仅仅是双赢,更可以说是‘全球赢’,世界其他国家和人民也将因此受益。”

  正如学界人士所言,美国能够发展成为全球头号科技强国,靠的是曾经全球最优越、最开放的创新和科技产业环境,吸引了全球人才为美国所用,而非政客的“奇思妙想”。而中美此前在气象、环保、新能源等领域科研合作结出的累累硕果,恰恰证实了各国人才的交流互动能够为科技进步提供巨大助力。中美在科研领域继续携手合作,必将推动各自乃至全球科技的进步和发展。不过,在日益撕裂、反华成为为数不多能够凝聚两党共识的美国政界,这样的理性声音能在多大程度上触动美国的决策者,需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这个世界,是各国人民共同的世界。国际上的事情,也理应由各国一起商量着办。中美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以及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理应在其中共同发挥建设性作用。德国慕尼黑安全会议主席伊申格尔也曾表示,世界任何主要议题,中国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没有中国参与,全球多个危机都无法解决。然而,动辄将“规则”“秩序”挂在嘴边的美国政客,却一次次破坏国际规则和秩序,以国内法代替国际法,肆意制裁别国,搞封闭排他的小圈子。事实上,一个只会滥用霸权地位,奉行精致利己主义的美国,无法将别国踢出圈子,只会自绝于世界。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