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国内  >  地方播报

上海全市首家复市银行开门营业 员工24小时驻守网点

 2022/05/13/ 15:43 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上海5月12日消息(记者林馥榆)上海市金融行业复工复产有了新动向。5月12日,位于上海金山区朱泾镇的上海农商银行朱泾支行正式恢复对外营业,成为全市首家复市的银行。

  市民通过“数字哨兵”进行健康核验(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市民奚先生是朱泾液化气供应站站长,为了账面上有稳定的现金流可以周转,他8时10分就在银行外排队等候,成为了首批进入银行办理业务的客户。奚先生表示,他所在的朱泾供应站服务辖区近9000名的村居民,一个月换液化气罐的量在3000至4000瓶,今天存款后,将用于后续的对接采购。

  为了满足市民金融服务需求,在上海市、区、镇三级相关部门的支持下,上海农商银行第一时间在总行牵头下成立金山支行复工复产领导小组,以上海农商银行朱泾支行为先行点位,做足充分预案,打通现金运送渠道,成为首个复工复产金融机构白名单,成功恢复对外营业,为解决市民金融需求迈出坚实一步。

  网点复工复产最大的难点无异于现金的持续供应。“因为当前尚处于疫情特殊时期,我行的现金中心位于浦西,跨江押运现金至金山存在一定困难。好在经过多方沟通,终于克服了疫情期间难以跨江运送现金的重重难关,开辟了地区之间跨镇通行的绿色通道,解决了因疫情封控押运人员缺稀、难以调配的困难,在网点正式营业前成功实现了现金调度,从而保障了网点现金服务能够不间断。”上海农商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为充分满足客户的现金需求,目前对客户的常规取现需求不设金额上限,对于需要领取5万元以上大额现金的客户,可提前提出预约申请,该行将竭尽所能满足客户需求。

  “疫情以来,我们积极对接市民需求,在多渠道问需中发现,我们村居民对存取款的诉求比较强烈。随着朱泾镇115家企业及97家商业网点的复工复产复市,对公业务需求量也相应增长。”朱泾镇经发办负责人李峰介绍,自收到该行复市申请后,立即向其下发了《朱泾镇商业网点恢复经营告知及承诺书》,在完成对复工复产申请书、疫情防控与应急处置工作方案、员工情况表等信息的审核及现场核查后,报区相关部门审批,多方合力,加快实现了全市第一家银行的复市。

  市民办理取款业务(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记者还了解到农商行朱泾支行为养老金代发机构。因此,现场排队的人流中有许多老年人的身影。市民王老伯不会使用网银购物,平时日常必需品购买以现金支付为主,今天他带着自己的存折在银行工作人员的指导下,顺利进行了取款。“开了就安心了,今天取个2000元,用完了再来取。”王老伯笑着说。

  市民费女士在银行内的自助服务机上完成了近20家企业的对账单查询打印工作(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除了现金存取、养老金支取、理财、转账等个人业务外,一些对账单查询打印等对公业务的办理也适当开放。市民费女士是朱泾一家小型代理记账公司员工,今天她在银行内的自助服务机上完成了近20家企业的对账单查询打印工作。自3月以来,她已经2个月未完成该项业务,后续工作也无法开展。今天打印完成后,她将居家办公,加紧在财务系统中进行录入做账,随后进行增值税申报。

  “网点开启后将持续营业,客户不必担心无法办理业务、无法取款等情况。”农商行朱泾支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保障金融服务的连续性,该行将派员工24小时驻守网点实施封闭式管理,同时将持续做好网点消毒工作以保障客户和员工健康安全,且会按照人民银行相关工作要求,所有对外支付的钞券均经过严格清分和消毒,确保客户用上“安心钱”“干净钱”。银行方面也建议,广大市民能错峰出行,避开人流集聚。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农商银行还充分考虑到疫情形势的动态变化而制定备案,“如果该网点在复工复产过程中因疫情形势变化导致无法营业,我们将启动应急备案,开启备选核心网点继续提供金山区内的金融服务,双重保障百姓金融服务需求。”

  政府服务“走在前”,商业网点复工“跑得快”。据悉,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自4月21日以来,朱泾镇按照“分批分次,均衡布点,逐步开放”原则,持续扩大商业网点范围,目前已从保基本、促便捷,转向提品质阶段。后续,在符合疫情防控和复市条件的基础上,朱泾镇将分片分区有序审批银行机构复工需求,努力让市民能够就近完成业务办理,目前,已与上海建设银行、中邮政储蓄银行进行复市前的沟通对接。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