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国内  >  热点时评

【中工网评】进一步深化“产改”需深入总结实践经验

 2022/05/09 19:05 来源:中工网

  评论员 郭振清

  江苏先行先试、持续推动改革扩面提质增效;四川擦亮“产改”底色,以“工”字号大赛培养技能人才;深圳为技能人才架起“成长阶梯”;甘肃金川集团得益于“产改”试点综合示范效应,工人好,企业强;安徽海螺水泥公司让职工“钱袋子”鼓起来、本领长起来……近日,《工人日报》刊发主题为“推进‘产改’进行时·五年回眸”系列报道,生动讲述了自2017年4月党中央、国务院颁布《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5年来,全国“产改”取得的成果和经验,引起广泛关注。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点题、亲自部署、亲自指导的一项重大改革。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致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的贺信中再次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重视发挥技术工人队伍作用,使他们的创新才智充分涌流。

  5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对“产改”的重视程度不可谓不高,赋予工会的资源和手段不可谓为不丰富,推出的“产改”配套政策措施不可谓不多。这是改革取得既有成效的重要因素,是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坚强保证。

  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劳动者素质的竞争。“产改”成果所释放的人才发展效应,所提供的强大人力资源支撑,对于加快建设高素质产业工人大军,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意义非凡。进一步深化“产改”的重要性、紧迫性不言而喻,“为什么改”的社会共识业已形成。

  目前要做的,关键是全面回顾、深入总结“产改”5年来的丰富实践,特别是试点地区和试点企业的成功实践。要充分汲取正反两方面的经验,集中精力把“为什么能改成功”“怎么改才能继续成功”的问题搞清楚,加以系统的归纳和梳理,深入探索其中的规律,形成可供复制借鉴的理论与实践成果,从而为改革的全面深入推开创造有利条件,提供智力支撑。

  改革的好经验好做法,只能从实践中来,从群众中来。“产改”的各项政策及配套措施好不好,有没有成效,广大职工群众感受最直接最真切,也最有发言权。仅仅端坐在办公室、会议室里,埋头在文件堆、汇报稿里,是不能够真正了解产业工人真实想法的,也是很难总结出好经验好做法的。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面临新的挑战。深化“产改”的复杂性、艰巨性、关联性以及难度自不待言,推进“产改”需要啃的硬骨头还真不少,一些地方对“产改”还存在着“上面热、企业不热”“政策热、落实不热”等现象。

  面对新形势新问题新挑战,唯有躬下身来,问策于基层,问计于群众,问需于职工,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方能总结出好经验,寻找到好办法,提炼出好政策。我们仍然需要深知,如果不能有效根治那些制约产业工人队伍全面发展的痼疾沉疴,如果不能尽快破解那些有碍广大产业工人体面劳动、舒心工作、全面发展的“急难愁盼”,“产改”的经验连同“产改”的效果势必打折扣。

  改革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也是推动新时代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作为肩负“产改”牵头抓总职责的工会和广大工会干部,更要以职工为中心,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担当作为、求真务实、全力以赴推动“产改”向纵深发展,以改革的澎湃动能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