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田丽媛
最美人间四月天。红色圣地静宁,百万亩苹果花竞相绽放。
地处北纬35度的静宁县,是世界公认的苹果“黄金生产带”。近年来,当地持之以恒推动苹果产业调结构、延链条、强品牌,采用新技术新模式新植改造果园,静宁苹果先后荣获8张国家级名片、17项大奖,品牌价值达158.95亿元。目前,全县果园总面积稳定在百万亩以上,年产量超过85万吨,年产值达48.6亿元,17.6万果农因苹果脱贫致富。
静宁县城川镇智慧果业大数据中心。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田丽媛 摄
走进静宁县城川镇智慧苹果产业园,随处可见“科技味”:智慧滴灌系统、智慧果业大数据中心、果园气象站、良种苗木脱毒组培繁育中心……
苹果产业是城川镇的主导产业,老果园面积有1.32万亩。针对老果园树体老化、品种劣化、劳动力弱化及后继无人管理、机械化智能化管理程度低等制约果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城川镇于2019年引进静宁飞天林果科技有限公司,大力开展老果园更新改造。
静宁县城川镇智慧苹果产业园。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田丽媛 摄
“我们采取‘托管建园’的模式,由企业统一规划、调苗、栽植、管理,免费为果农托管3年,解决群众建园前期投入高、果农不愿改、新模式不会改、土地撂荒无人改的难题。”城川镇人大主席任伟介绍说,今年计划集中改造3544亩老果园,目前已完成改造2756亩。
“智慧果业大数据中心是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为核心,融合农学、生态学、植物生理学、土壤学、气象学等基础学科,对苹果生产全过程进行动态监测及科学分析决策,可及时预防自然灾害和病虫害。”静宁飞天林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健指着电脑屏幕说,“这里显示温度、湿度、风速、降水量等,预警提示目前降水量偏低,智慧滴灌系统会自动启动进行浇水。”
记者跟随李健来到果园,智慧滴灌系统正在滴灌水肥。在果园气象站的显示屏上,同步显示大数据中心监测的各种数据。
城川镇智慧果业大数据中心对苹果生产全过程进行动态监测及科学分析决策,可及时预防自然灾害和病虫害。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田丽媛 摄
据了解,经过前期不断探索试行,城川镇建立健全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挥已引进的飞天林果、德美等链主企业作用,组建农技、农资、营销3支社会化服务团队。
“交给企业托管,省力又省心。”去年,靠苹果鼓起钱袋子的城川镇吴庙村果农吴三强,果断改造老果园5亩,行间还套种土豆和大豆。“静宁苹果品质好、牌子响,我也要跟上潮流采用企业繁育的好苗木,再加上科学管护,挣钱差不了。”吴三强说。
说到“红色圣地”,自然要提到界石铺镇。
曾经,界石铺镇产业基础薄弱、基础设施不完善,是静宁县贫困镇之一。如今,昔日贫困镇已蝶变成为产业遍地开花的红色小镇。
果园气象站。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田丽媛 摄
四月的界石铺,漫山遍野都是盛开的苹果花、梨花、桃花、杏花。
经过十几年的退耕还林,界石铺梨树栽植面积达2.1万亩,山毛桃种植面积达2万亩。当地依托山清水秀之势,培育新兴产业、发展乡村旅游,建成集田园采摘、果蔬种植、农事体验、花卉种植、亲子娱乐、研学培训、健康养生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不久前在界石铺镇举办的第三届“梨‘缘’相会·共‘花’振兴”梨花节,吸引社会各界人士前来赏花游春。同时,在活动现场展销的山毛桃手工编织品也受到不少游客的青睐。
智慧滴灌系统正在滴灌水肥。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田丽媛 摄
近年来,为解决留守妇女就业问题,界石铺镇探索将资源变成资产,组建“扶贫车间”,发展山毛桃手工制品产业,让群众家门口务工,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
“白天,孩子上学我打工,一个月能挣2000多元,还掌握一门技能。”山毛桃编织车间员工张莉说。
“我们围绕巩固提升‘牛草果菜游’五大产业,探索推进‘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建设,大力扶持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增加群众收入,不断提升老区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界石铺镇党委书记李高强说。
依托深厚的红色文化资源,静宁县辐射带动苹果、平凉红牛、乡村旅游、设施蔬菜等产业发展,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8.7%、13%。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一个个“老产业”迸发出新活力。
党员干部在界石铺红军长征毛泽东旧居纪念馆重温入党誓词。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田丽媛 摄
界石铺举办第三届“梨‘缘’相会·共‘花’振兴”梨花节,吸引社会各界人士前来赏花游春。
梨花节吸引了众多摄影爱好者。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田丽媛 摄
游客赏花拍照。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田丽媛 摄
界石铺镇万亩梨园迎春盛放。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田丽媛 摄
为解决留守妇女就业问题,界石铺镇发展山毛桃手工制品产业,让群众实现在家门口务工。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田丽媛 摄
在梨花节活动展销现场,山毛桃手工编织品热销。
界石铺镇围绕巩固提升“牛草果菜游”五大产业,探索推进“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建设,大力扶持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田丽媛 摄
静宁县依托深厚的红色文化资源,辐射带动静宁苹果、平凉红牛、乡村旅游、设施蔬菜等产业发展。
相关新闻
- 2022年05月06日耕耘六十载 植绿“父子兵”
- 2022年05月06日【喜迎甘肃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新思路·新气象”之张掖篇
- 2022年05月06日【镜观陇原】夏日,在巴丹吉林沙漠深处看海子
- 2022年05月06日甘肃康县店子乡:强化党建引领,跑出产业发展“加速度”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