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国内  >  资讯快递

“涉老诈骗”花样多 当心“高额回报”是陷阱 如何识别看这里→

 2022/04/22/ 08:51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涉老诈骗”花样多 当心“高额回报”是陷阱 如何识别看这里→

  针对目前以“养老”为幌子的诈骗活动不断增多,全国公安机关近日召开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部署会。公安部要求,各级公安机关依法严厉打击整治养老诈骗违法犯罪,各级公安机关切实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据了解,2017年以来,全国公安机关共破获养老诈骗案件45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1万余名,重点打击以提供“养老服务”、投资“养老项目”、销售“养老产品”、宣称“以房养老”、代办“养老保险”、开展“养老帮扶”等为名,实施诈骗、集资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组织领导传销活动、制售伪劣商品、生产销售提供假药劣药等侵害老年人财产权益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

  如果现在有一份号称“稳赚不赔”的投资项目摆在面前,是不是会动心?而且这份投资项目还提升了一个所谓的“高度”,是为了支援国家做建设。不过无论怎么选择,这样的“高额回报”都不是天上掉馅饼,而是骗子设下的“陷阱”。近期,在浙江瑞安,一位74岁的黄阿婆就遇到了自称“军委财经主任”的投资邀请。

  高额回报为诱饵 74岁老人险入投资骗局

  今年2月初,浙江瑞安市110指挥中心接到一位市民的报警,说是自己的母亲有可能身陷骗局。

  瑞安市公安局安阳派出所民警 林露:说是他母亲,在微信上结识了一个人,这个人说是希望他母亲帮他做外汇工作(投资),但是需要他母亲出资50万。

  据黄阿婆讲,今年1月份,有个自称“军委财经主任”的人突然联系她,说自己有个项目可以赚钱,询问黄阿婆是否要加入。

  瑞安市公安局刑侦大队市区中队民警 王若余:当时骗子说目的是为了支持国家的建设,需要收购大量的美元,但是他说国家不方便出面去做这个事情,只能由他私底下去操作这样的项目。

  这个“财经主任”告诉她,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支援国家建设,希望黄阿婆也出一份力,而且后期收益很可观。

  经过相关的调查,民警确定了骗子的真实身份,而所谓“军委财经主任”的身份也是完全虚构假冒的。当民警提供了骗子的真实身份信息后,黄阿婆才终于相信,这个跟她聊了一年多的“财经主任”其实就是一个骗子。

  跟着网上“导师”赚钱 老人被骗21万元

  近日,南京的胡先生在网上交到一位“导师”,只要在网上交友就可以轻松赚钱,竟有如此好事?我们一起去看看。

  报警人 胡先生:我第一次接触的时候是电脑上面闪出来的。我是点了玩,我一点就进去了,他就跟我说这个里面福利多多,成为会员要28元,返还48元。

  南京市公安局秦淮分局红花派出所民警 俞凯:前期的时候,三五笔全都是有回头钱,每次本金和收益都给他,但是前期投入都是小额几百元。比如说转账980元,对方返给他1080元,但是到了后期,他转的就是3万、5万、10万元。

  陆续充值21万多元的胡先生,再也没有收到返利,而且对方都是以各种理由拒绝把之前的投资返还给他。

  南京市公安局秦淮分局红花派出所民警 俞凯:他已经陷进去了,他觉得要按照客服说的,需要再转几笔。转了几笔之后,之前转过去的钱都会还回来,但他手上没有钱了,只能找自己儿子借。

  胡先生的儿子在得知此事后,第一反应就是父亲被骗了,立即带着胡先生去报警。目前,警方已经立案,此案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骗老人“孙辈伤人” 奶奶养老钱险被骗

  在日常生活中,老人对孙辈的“隔代亲”可以说是非常普遍了。诈骗分子正是利用老年人的这一心理,拿孙辈受伤的幌子,给老人设下了层层圈套。

  近期,家住江苏南通的田奶奶在家里突然接到了孙子的电话,由于老人已经80多岁,从对方的声音判断可能就是自己的孙子,所以放松了警惕。

  南通市崇川区公安分局任港派出所民警 金佳佳:对方自称是她的孙子,在外面跟人打架,把对方打伤了。现在需要38000元进行私了,让田奶奶帮他筹这笔钱,并且不要告诉家里其他人。

  田奶奶当时就慌了,赶紧把家里的存款找出来,不过老人家的反常行为,引起了家里人的注意。

  南通市崇川区公安分局任港派出所民警 金佳佳:这个号码确实是00开头的诈骗电话号码,然后我们再与她孙子进行了通话,电话里跟她孙子确认了,确实没有这回事情,田奶奶才放下心来。

  由于家人及时发现并报警,在当地派出所民警上门劝阻后,才保住了田奶奶的38000元。

  一方面要重拳打击,斩断伸向老人的黑手;一方面,子女要关怀老年人的生活,帮助他们认识到“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遇到“高回报”“高利润”等字眼,以及接到情况不明的求助电话时要格外警惕。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