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国内  >  资讯快递

【甘快说·飞天网评】 “七大行动”解“愁肠”事 甘肃人幸福感UP

 2022/04/21/ 19:47 来源:中国甘肃网

  生活性服务业,实际上就是涉及养老、托育、健康、文旅、体育、家政、物业等方面,与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由于牵涉到生活的诸多方面,关乎每个人的福祉,生活性服务业可谓名副其实的幸福产业。

  文/本网特约评论员 秦信芳

  近日,甘肃省发布《关于推动生活性服务业补短板上水平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行动方案(2022—2025年)》。该《方案》以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养老、托育、健康、文旅、体育、家政等生活服务需求为目标,着力化解生活性服务业有效供给不足、便利共享不够、质量标准不高、人才支撑不强、营商环境不优等问题,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说生活性服务业,可能有些抽象,实际上它就是涉及养老、托育、健康、文旅、体育、家政、物业等方面,与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服务业。由于牵涉到人们生活的诸多方面,关乎每个人的福祉,生活性服务业可谓名副其实的“幸福产业”。

  让民众尽享家门口的美好生活,推动生活性服务业补短板、上水平,就是题中应有之义。近年来甘肃生活性服务业提速发展,而存在的突出短板、弱项,也毋庸讳言。有效供给不足、便利共享不够、质量标准不高、人才支撑不强等问题,都不同程度存在。教育、医疗、养老、托育、文旅、家政、社区服务等领域的服务水平上不去,民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就会打折扣。近日,兰州市安宁区倚能黄河家园的业主入住十几年,开发商售房时承诺小区会配套建设幼儿园,至今却杳无音讯,引发媒体关注。省城尚有市民在托育托幼服务方面不如意,其他地方人们的“愁肠”事,想必也不会少。

  《方案》将重点实施的公益性基础性服务供给提升行动、场地设施补短板行动、服务标准品牌质量建设行动、高质量人才培育行动、服务数字化赋能行动、生活服务消费促进行动、营商环境优化行动等七大行动,着眼于化解生活性服务业发展中的堵点、难点问题,力求更好满足民众生活服务方面的需求。

  当下,民众无不向往高品质的生活,各种现实需求趋向个性化、特色化、定制化,而在相关供给上,却存在着低端供给和无效供给过剩,中高端供给和有效供给不足的问题。生活性服务业无论是在供给层次还是质量方面,都有待提升。加之生活性服务业规范化、标准化、品牌化程度低,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品质品位不高,服务供给便捷化、精细化不足,都使生活服务业的供给,与民众的服务需求和消费结构分化升级趋势不相适应。

  一些地方的生活性服务业在空间配置上与人口分布格局失衡,会影响民众的生活质量。特别是,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广大转向城镇定居的农业转移人口对生活性服务的需求与日俱增,相关服务唯有惠及这部分人群,才会令其有更多的获得感。在一些乡村,由于公共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农村人口获取生活性服务的成本高、难度大,特别是在养老服务、健康服务等方面,有待生活性服务向广大乡村延伸。对此,《方案》提出激活县乡生活服务消费。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加快建立完善县乡村协调发展的生活服务网络。鼓励城镇市场主体到乡村设点,大力推进电商、快递进农村,缩小城乡居民服务消费差距。

  甘肃版《方案》统筹兼顾,多有亮点。在扩大普惠性生活服务供给方面,提出盘活现有设施资源,低价或无偿提供给普惠性服务供给主体,帮助降低服务成本;在发展社区便民服务方面,提出加快新建一批集餐饮、托育、老人看护、零售、美发等业态于一体的城乡便民消费服务中心;在推动社区基础服务设施达标方面,提出改造或建设养老、托育、助餐、家政保洁、便民市场、便利店、邮政快递等社区专项服务设施等。

  从本质上讲,生活性服务业兼具社会事业和产业的属性,既有公益性,也有商业性,是公共产品与市场产品的组合。作为满足居民最终消费需求的服务活动,大都属于政府应承担全部或部分供给责任的公共服务内容,同时也包括需由市场提供的差异化、个性化消费服务。这就要求在政府主导的同时,营造适宜的营商环境,吸引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激发市场各方力量,扩大优质供给,激活潜在的消费需求。

  积极回应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更高生活品质的追求,将“七大行动”落到实处,推进甘肃生活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补齐短板,再上水平,民众幸福生活的根基就会夯得更加坚实。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