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上海4月9日电 题:上海战“疫”保供:汇聚力量打通“最后一公里”!
新华社记者周蕊
疫情下的上海,保供民生至关重要。2500万市民生活物资保障工作,是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的基础和关键,这座城市正在动员各方力量、全力以赴做好市民的生活物资保障工作。
“你的需求,我们收到!”
清晨5点半,FOUND 158物业经理、老党员谭清国从家中出发了。这一次,他的临时身份是保供车司机,为封控中的120多位学生送去100箱“爱心水果”。
特殊时期,装卸人员不够,谭清国和同事两个人接力完成了水果的装卸。“每个箱子的重量都在40到50斤,感觉整个肩膀都是麻木的,但没有什么比孩子们的笑容更值得。我就想用最快速度,将保障物资送到需要的人手中。”
封控中的学生们吃上了水果。(受访对象提供)
上海此轮疫情发生以来,保供应工作在为居民完成刚需物资配送的同时,也将更多的关注目光投向母婴、儿童、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
针对婴幼儿奶粉等母婴产品购买难等问题,达能纽迪希亚第一时间启动应急机制,与电商合作伙伴协同,调动达达快送、复星商流等物流配送资源,打通了婴幼儿配方奶粉的直送绿色通道。
达能纽迪希亚生命早期营养大中华区高级副总裁周志刚表示,上海多部门在特殊时期给予了企业不少支持,企业得以第一时间采取行动,及时缓解宝宝们断“粮”的困境。
达达快送上海地区相关负责人苏咸羊介绍,目前达达快送为达能的社区奶粉配送项目安排了30辆配送车辆,预计每天能够把奶粉配送到500个家庭。
上海市商务委主任顾军介绍,对独居老人、妇婴等特殊人群,上海已建立重点保供企业和重点街镇对接的应急保供机制,以街镇、社区、楼组为单位,摸排信息,落实保供服务。
“你的小哥正在到达!”
货物也在源源不断地抵达上海。顾军在4月9日举行的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说,上海除了锁定货源随时调运外,还在继续推进跨省物流无接触过货机制,目前已有江苏昆山、浙江平湖和市内的西郊国际三个生活物资中转站投入运行。
记者了解到,饿了么、盒马、美团等多家保供企业,从北京、武汉、广州等多地抽调集结了数千名工作人员前来上海驰援。
“我想为上海出一份力。”从浙江黄岩的大润发前来上海支援的岑锋告诉记者,他是一名退伍军人,得知支援的消息后,第一个报名申请。
9日,岑锋刚从火车站出来,就来到大润发中原店,投入到了保供工作中。根据企业的计划,这座门店现在“变身”成了生鲜仓,不少从外地过来的货物都将从这里转运到其他门店内。
“能够为上海尽一份责任,我肯定得来。”岑锋说,作为退伍军人,关键时刻要发扬部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优良作风。
驰援上海的大润发员工在行前合影。(受访对象提供)
永辉方面也表示,永辉将抽调福建、安徽等外省市保供人员驰援上海抗疫保供。过去一周,永辉已抽调50名骨干至上海,预计未来一周将再抽调600人援沪。
“最后一公里”运能,正在激活!
大批外地小哥纷纷集结援沪的同时,上海也在尽可能释放运力,推广集采集配模式,实现“保供人员能出尽出”。
“又能上路了,真好!”在杨浦区工作的饿了么骑手刘森8日拿到了新的通行证。饿了么介绍,更多符合条件的骑手正在陆续收到通知上岗,前来为大家运送物资。
目前,饿了么、大润发、盒马、菜鸟等企业已积极组织符合条件的本地人员尽快重返保供岗位。其中,饿了么本地1000名骑手重返岗位,盒马陆续增加300名一线人员,菜鸟从本地增派500名快递员。
饿了么骑手正在为外卖箱消毒。(受访对象提供)
京东方面介绍,在上海地区,企业陆续调配了首批2000多位包括快递小哥在内的一线抗疫保供人员,为运营保障和物资派送提供服务,后续还有望投入更多人力。
顾军介绍,上海允许非涉疫原因被封控在小区的快递小哥等保供人员返岗。同时,各区还在梳理区域内服务性行业非涉疫原因被封控在小区的从业人员,充实到保供队伍中。4月8日,新增上岗人数1096人,市外调配进沪2000人。
增加人手的同时,上海还重点推出了集采集配、团餐团购的模式,用有限的运力覆盖尽可能多消费者的基本物资需求。
7日,拼多多针对目前上海市民封控在家、需求物资较集中的情况,上线“48小时保供套餐”,这一保供套餐均为集单型大规格商品包,每单包含6人份到60人份套餐物资不等。“目前,很多小区都有组建相应团购微信群,消费者可以通过微信群征集同类物资需求,到达集单数量需求后即可下单。”拼多多相关负责人介绍。
作为上海本地商业龙头,联华已为封控的居民送出超150万份防疫物资,解决市民的民生刚需。
相关新闻
- 2022年04月10日上海加强生活物资保障
- 2022年04月10日上海跨采中心方舱医院首批康复者出院
- 2022年04月09日上海民众反映的这些问题,政府部门“听到了、在解决”
- 2022年04月09日【凡人微光】各地生活物资及防护物资源源不断运往上海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