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4月6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和有关专家出席,介绍从严从实抓好疫情防控工作有关情况。
国家卫健委:疫情仍在高位运行 防控形势严峻复杂
当前,全国新增本土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快速增长,部分地区社区传播仍未阻断,疫情仍在高位运行,防控形势严峻复杂。
上海和吉林疫情仍处于发展状态
3月1日—4月5日,全国累计报告本土感染者176455例,波及29个省份,总体呈现流行范围广,规模性疫情与散发疫情交织,外溢病例及续发疫情多发等特点。
3月中旬以来,此前疫情较为严重的5个省市中广东、山东、河北等均呈现向好态势,但上海和吉林疫情仍处于发展状态。
上海市疫情处于高峰期,累计报告感染者超过90000例,发生了较多的社区传播并外溢到多省多市,防控形势非常严峻。
吉林省累计报告感染者超过60000例,长春市疫情持续进展,仍处于高位;吉林市主城区疫情波动下降。
奥密克戎毒株危害性仍高于流感
发布会上,有专家介绍,奥密克戎毒株毒力下降是相对既往毒株而言,其危害性仍高于流感,尤其对未接种疫苗或没有全程接种疫苗的老年人。
从整体来看,目前我国流行的奥密克戎毒株感染者中,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比较高,主要有这些原因:
奥密克戎本身毒株毒力相对有所下降,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下呼吸道感染比较少,肺炎发生率较低;
在目前接种疫苗的基础之上,接种人群重症比例明显较低;
主动核酸筛查,很多病人是在潜伏期被发现;
青壮年人群感染奥密克戎毒株后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比较高。
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犹豫不动摇
疫情防控要继续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犹豫不动摇,“快”字当头,加紧推进重点地区应检尽检、应收尽收、应隔尽隔、应治尽治。
我国“外防输入”压力大 要严格坚持“四早”
由于受全球第四拨疫情的影响,特别是周边国家及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疫情高位运行,使得我国“外防输入”的压力特别大,一定要加强“四早”——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落实。
疫情防控状态下要满足公众的诊疗需求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过程中,相关方要满足公众正常诊疗的需求,尤其是一些重危患者的救治。
在急诊方面,在医院病房以及妇产科要有相应的应急区域,解决重危患者核酸检测结果未出这一情况下的救治问题。
此外,要求各地要统计孕产妇、透析的人群,放化疗人群的基本的底数,建立台账,使这些病人能够及时得到有效的跟踪随访;有救治需要的时候,能够得到及时救治。
对患有慢性病,需要长期用药的患者,安排就近医疗机构给予相应的药物处方;结合病情,处方可以延长到12周,并提供上门送药等服务。
封控区、管控区群众就医,要有健康指导、心理咨询等,包括一些慢性病的问诊咨询工作,满足百姓足不出户也能看病的需求。
导致感染者重症和死亡的风险因素有三个
据介绍,导致感染者重症和死亡的风险因素主要有三个:高龄、患有基础性疾病、未接种新冠疫苗。
核酸检测规模激增 检测中注意事项有哪些?
随着全国各地核酸检测规模的激增,如何确保在检测过程各环节的规范完成呢?专家给出了以下建议:
检测前,建议两个小时之内最好不要进食,避免采样过程中出现呕吐、反胃等表现。同时要佩戴好口罩,做好个人防护。
在检测过程中,不论是采集鼻拭子还是咽拭子,都要配合医务人员做相应动作,之后也要即刻离开采样点,不要在采样点长时间逗留时间;也不要在采样点丢废弃物。
在采样结束以后,要继续做好个人防护,做好手卫生等。
通过个人的有效防护和积极配合,使核酸检测有序、安全实施。
患有花粉过敏症是否会影响新冠病毒疫苗接种?
到了鲜花盛开的季节,有花粉过敏症的人开始出现过敏性症状。患有花粉过敏症是否会影响新冠病毒疫苗接种?中国疾控中心专家给出了解释↓
首先,有花粉过敏史,不属于接种新冠疫苗的禁忌。接种人员需要关注的禁忌证有以下几个:
过去接种过某一技术路线的新冠疫苗,出现了相应症状;
对新冠病毒疫苗中的某种成分过敏;
之前接种其他非新冠疫苗时,出现过严重的过敏性反应。
此外,如果正处在花粉过敏的急性发作期,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时,需要考虑暂缓接种。
相关新闻
- 2022年04月07日如何妥善处理核酸检测医疗废弃物?专家释疑
- 2022年04月07日有花粉过敏症史能接种新冠疫苗吗?免疫专家解答
- 2022年04月07日专家:奥密克戎危害高于流感 老年人要积极接种疫苗
- 2022年04月07日收到连花清瘟该不该吃?什么时候服用才有效?这份指南请收下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