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壬寅年伊始,立春之时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上的“诗情画意”惊艳世界,元宵节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王亚平在中国空间站用古筝奏响《茉莉花》……时光定格下东方大国的奋进雄姿,更激荡中华文化的自信昂扬。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习近平总书记就曾明确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实上,文化具有着凝聚民心和增进民生福祉的功能,也已经成为了衡量幸福美好生活的一个重要标尺。传统文化散发时代芬芳、文化惠民越来越实实在在、中华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不断深入向前。
传统文化散发时代芬芳。“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越是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要重视传统文化的价值。博物馆文创频上热搜,《如果国宝会说话》受追捧,三星堆考古引发世界关注,马首铜像归藏圆明园广泛激发爱国热情……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成效显著。
文化惠民越来越实实在在。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也是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动力所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大文艺工作者心怀“国之大者”,将目光投向人民群众。比如,报告文学《乡村国是》《十八洞村的十八个故事》等就生动讲述了脱贫攻坚故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不断地将优质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文化惠民越来越实实在在。
中华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未来。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范围内各种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研究中华文明、中华文明,力求找到破解世界难题找到“钥匙”。随着中华文化不断地“走出去”,中华文化影响力也进一步提升。比如,中国网络文学就已经向海外输出网文作品1万余部、网站订阅和阅读APP用户1亿多,覆盖世界大部分国家和地区。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文化自信是支撑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基础,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踏上新的赶考之路,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不断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朝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前进。(程丹)
相关新闻
- 2022年03月28日【地评线】中安时评:让全民健身成为生活“标配”
- 2022年03月28日【地评线】京彩好评:持续发力,推动基层减负更加走深走实
- 2022年03月27日【地评线】荔枝网评:春耕备耕开好局,绘就希望的田野新图景
- 2022年03月27日【地评线】中安时评:开启“春忙模式”,在广袤田野耕耘希望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