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国内  >  资讯快递

疫情形势怎么看?如何守住疫情防线?回应来了

 2022/03/20/ 12:08 来源:新华网

  近期全国本土聚集性疫情呈现点多、面广、频发的特点。如何从严从实开展防控工作,尽快遏制疫情扩散蔓延的势头?怎样进一步提高科学精准的防控水平,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成果?国务院新闻办18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对此作出权威回应。

  国务院新闻办18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现场。(新华社记者宋晨 摄)

  疫情“压力差”:外防输入挑战加大

  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国家疾控局局长王贺胜介绍,从2021年12月开始,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进入了第四波流行高峰,已连续11周每周报告病例数超过1000万,目前仍处于高位流行的水平。

  “特别是今年以来,周边国家和地区疫情快速上升,与我国疫情水平的‘压力差’不断增大。”王贺胜说,近期疫情输入的压力明显增加,而有的地方认为奥密克戎变异株症状轻,流感化,有“歇歇脚、缓一缓”的心态,常态化防控和应急处置放松了要求。

  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2月,我国日均输入感染者数为91例,远高于2020年的22例和2021年的32例。今年3月以来,日均输入感染者数超过200例,单日最高超过300例。

  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专家分析研判认为,全球本轮疫情高位流行,且近期不会结束。我国仍将持续面临同时段多地发生以奥密克戎变异株为主的疫情风险,防控形势日趋严峻复杂。

  “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后多以轻症和无症状为主,导致输入来源更加隐匿,传播方式更加多样。”王贺胜说,要进一步提升监测预警的灵敏性,健全多点触发的监测机制,切实提高疫情的“早发现”能力。

    3月18日,长春市九台区九台街道育才社区的工作人员、志愿者在整理核酸检测试剂,准备上门为居民进行核酸检测。(新华社记者张博宇 摄)

  坚持“动态清零”:务必守住疫情防线

  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我国正在采取果断措施,尽快控制局部聚集性疫情。

  王贺胜表示,“动态清零”是在“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控总策略前提下,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防控做法。“动态清零”的目标是追求以最低的社会成本,在最短的时间内控制住疫情,核心是快速反应、精准防控。

  “‘动态清零’做法符合中国国情与科学规律,效果是好的。”王贺胜表示,疫情防控的“中国经验”保障了我国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促进了经济的增长,较好地平衡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中国的抗疫实践表明,坚持‘动态清零’是我国当前务必守住的疫情防线,是对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最好的践行,也是对国际抗疫的最大贡献。”王贺胜说。

  修订诊疗方案:防控更科学精准

  不久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对病例发现和报告程序、病例收治、抗病毒治疗等作出新调整。

  “制定新版诊疗方案不意味着防控政策放松。”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局长焦雅辉说,修订诊疗方案是要更加科学精准防控,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

  按照新版诊疗方案,对新冠病毒感染者采取分类收治措施,轻型病例实行集中隔离管理。焦雅辉表示,同时也要配备一定的医务人员,对轻型病例给予适当对症治疗,同时观察病情,如病情加重,应及时转至定点医院治疗。

  抗原检测的相关细节规定,也广受关切。

  “居民购买自测的抗原检测产品不需要备案。”焦雅辉表示,一旦自测阳性,要及时向所在社区(村镇)报告,由社区(村镇)安排专门车辆,转运至医疗机构进行核酸检测确认,整个过程要形成闭环。

    3月15日,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医学检验科主任助理张臣正在演示抗原检测的方法。(新华社记者季春鹏 摄)

  有效防重症:鼓励老年人接种疫苗

  截至3月17日,全国完成新冠疫苗全程接种已超过12.39亿人,占总人口的87.85%。完成加强免疫接种超过6.44亿人。

  “去年以来境内发生了多起聚集性疫情,但是重症的人相对很少。”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曾益新说,疫苗接种对于预防重症、预防死亡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同时,老年人免疫功能相对弱,大多又有基础疾病,一旦感染新冠病毒,发生重症和死亡的风险远高于年轻人。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一直高度重视老年人的疫苗接种,多次对老年人接种进行部署安排。

  “全程接种、加强免疫接种,对于老年人特别是对于高龄老年人是非常有意义、有价值的。”曾益新说,“我们还要继续加大力度来推进这项工作。”(记者董瑞丰、宋晨)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