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国内  >  热点时评

【地评线】飞天网评:做好“三篇文章”,让“新农人”脱颖而出

 2022/03/18/ 20:32 来源:中国甘肃网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乡村振兴首先要抓好人才振兴。对此,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在“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移到乡村振兴之后,乡村振兴更需要各方面的人才支撑。

  从农业生产经营人才,到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民合作社带头人,从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人才,到农村公共服务人才,从农村治理人才,到农业农村科技人才等,目前农村最缺乏的就是既懂现代农业技术又懂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如何破解这个人才难题,当务之急要抓好“新农人”的培养,聚焦“引帮提”,从政策引导,到挖掘资源,再到技能提升等,实现“多条腿走路”,让更多“新农人”脱颖而出。

  做好“引”字文章,注重政策引导,通过人才招引,打造“新农人”的新洼地。面对乡村振兴中的各类项目推进,面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加速,当前必须要及时解决农村紧缺人才的燃眉之急。各地要通过政策引导,让更多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业科技人才纷纷扎根农村,为有志于从事“三农”工作的各类人才提供政策上的方便,让他们安心舒心服务“三农”、奉献“三农”。从科技下乡活动,到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等,各地要加快落实艰苦边远地区基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倾斜政策,对县以下基层专业技术人员开展职称评聘“定向评价、定向使用”工作,对中高级专业技术岗位实行总量控制、比例单列。通过强有力的政策导向,引导更多的人才汇聚“三农”,汇聚乡村振兴,打造“新农人”的新洼地,形成一种良好的人才导向,为乡村振兴注入快速有力的人才活水。

  做好“帮”字文章,注重传承帮带,通过挖掘本土人才,激活“新农人”力量。在注重政策招引的同时,也要注重挖掘各地的本土人才。长期以来,这些扎根在基层一线的各类“土专家”、“田秀才”起到了重要的人才支撑作用,解决了农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的各种技术难题,推动了农民的增收致富。但各地如何用好这些本土人才,这是一个现实难题。有些地方并未引起足够重视,而是舍近求远去招揽人才,结果因为自身条件有限,或者是“水土不服”,花费了大量的财力物力,结果却得不偿失。要让更多的“新农人”成长成熟起来,就要用好本土人才这支队伍力量。从“土专家”“田秀才”,到乡村致富带头人、能工巧匠等,要下大力气挖掘本土人才资源,利用他们的传帮带,利用他们丰富的实践知识和操作技能,帮助更多农村人才成长成熟起来,成为发展致富的“新农人”。

  做好“提”字文章,注重培养培训,通过技能提升,不断充实“新农人”队伍。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持续时间长,人才缺口比较大。在注重人才招引和本土人才资源挖掘的情况下,还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层次的技能培训。从涉农高等学校和职业教育专门针对乡村人才的培养,到加快培养乡村规划、设计、建设、管理专业人才,再到相关部门举办的“短平快”的劳动技能培养,农民群众缺少啥,就及时提供培训“菜单”,有针对性地精准培训,从电商培训,到嫁接技术培训,从养殖培训,到种植培训,从创新创业培训,到设施农业培训等。总之,要开展分层分类的全产业链培训,全面提升乡村劳动力的素质和能力,为乡村振兴打好坚实的人才基础。(李萍)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