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稳,则民心稳、天下安。今年我国需要就业的城镇新增劳动力约1600万人,高校毕业生1076万,以及近3亿农民工和因转岗、企业解散等再就业人员。
就业是民生之本、幸福之基,既事关人民群众的“钱袋子”,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压舱石”。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做好稳就业工作,影响深远、事关重大。各地必须千方百计扩大就业、稳住岗位,守住群众就业的“幸福线”。
“稳”字当头,稳住经济的“晴雨表”。就业,一头连着群众“饭碗”,一头连着经济大局。稳就业就是稳住经济的“晴雨表”。面对今年数量庞大的高校毕业生及农民工等就业群体,各地要把群众的就业问题作为民生工作的首要着力点,既要增强和用工单位、用工地信息的有效对接,采用“主动送”的方式让更多急需就业人群实现就业;又要强化产业扶持,扩大本地就业岗位,优先录用高校毕业生及农民工等特殊群体,让更多人能够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只有多措并举,采取走出去的“远”就业与家门口的“近”就业相结合的办法,才能让更多人找到岗位,端稳“饭碗”。
“创”字为要,让自主就业“有奔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于支撑就业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意义重大。近年来,随着“双创”持续向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推进,创新创业不仅成为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更成为解决就业的重要平台和引擎。在江西上饶,当地从“放管服”改革、财税政策供给、金融支持等多个方面给予了强力支持,以创新创业带动就业,通过“政策洼地”助力打造“双创高地”,有效促进了多渠道就业。可以说,凭借一系列“真金白银”的给力帮助,既让自主就业更“有奔头”,也让创新创业的活力竞相迸发。
“拓”字为先,开辟就业的“新天地”。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特别是互联网时代,不少新职业、新岗位都成为就业的新“蓄水池”。一方面,要拓宽就业渠道,各地要精准把握好“供给”与“需求”关系,不仅要让传统的就业岗位优先供给满足需求,更要瞄准数字经济带来的新业态所产生的就业机会。比如,大力发展电商,开通线上岗位,推行灵活的共享员工等形式实现就业“门路广”。另一方面,要拓展农民工和因转岗、企业解散等再就业人员的就业能力。要深入开展技能、技术培训,让现代农业、现代种养业及电商技能等成为农民工等群体的“看家本领”,通过提升技术能力使就业群众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舞台”。
悠悠万事,民生为先,就业为本。只要我们持之以恒的稳就业、聚民力,以绣花功夫筑牢就业“民生线”,做好就业“大文章”,就能铺实就业的“阳光大道”,让更多的人在“安有其职、乐有其业”中幸福生活!(王丽君)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