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国内  >  热点时评

经济大家谈 | 以人才凝聚力赋能乡村振兴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系列专家解读之十三

 2022/02/23/ 18:45 来源:人民论坛网 作者: 张利庠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系列专家解读之十三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博导 张利庠

2月22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即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文件指出,“加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乡村振兴青春建功行动、乡村振兴巾帼行动”。这为新发展阶段加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指引。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引导和推动下,乡村人才队伍培育及建设不断加强,本土人才培育、城市人才下乡、专业人才服务的乡村人才发展格局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未来,如何增强乡村振兴中的人才凝聚力,为乡村振兴注入人才活力,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成为当下研究的重要议题。

“五雁工程”助推乡村人才振兴

实施“头雁工程”,提升乡村人才引领力。支部强不强,要看“领头羊”。提升乡村人才引领力,应以书记强、党建强、发展强为目标,建立健全培养选拔机制、动态调整机制和定期考核机制,全力推进“头雁工程”建设。一方面,通过“两推一选”“人才回引”等措施,拓宽选人视野,发动现任村干部、复原退伍军人、优秀选调生、乡村振兴助理员、党员乡村企业主等乡村人才参与竞争,选拔有能力、有公信力的村党组织书记,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确保竞争择优;同时注重村党组织书记后备队伍建设,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和重组的人员储备。另一方面,通过“三推一定”等方式将创业带头人、种养大户、合作社负责人等乡村人才纳入党员重点发展对象,建立乡村人才库,吸纳其投身村级党组织建设,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优化党组织队伍年龄配置;同时针对乡村人才发展需求制定分类培训机制,提升技能水平。此外,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和定期考核机制,对村党组织书记和党员干部履职情况进行评定,视评定结果决定是否调整撤换,以造就一批素质过硬、作风优良、人民信任的村级党组织领导队伍,切实提升乡村人才引领力。

推动“塑雁工程”,提升乡村人才向心力。充分激发人才的创新、创造、创业活力。在通过“两推一选”“三推一定”等方式吸引乡村人才各主体投身乡村建设的同时,更需要给予其他各种相关人才以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针对各类乡村人才完善和落实认定、培养、服务等方面的具体支持政策,在编制使用、提拔任职、子女教育等方面进行政策创新,进一步保障乡村人才引进、激发活力以及可持续发展。同时应在文化氛围的构建和人文关怀上做足文章,让乡村人才在生活、事业、家庭方面无后顾之忧,吃下“定心丸”,感受到真心与关爱。此外还应当多措并举发展村集体经济,激发农村发展新动能,培育一批种养殖能手、乡村工匠、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文化旅游人才、非遗传承人、农村电商人才,实现特色农业干起来、群众带起来、乡村富起来的目标,以实际效益增强乡村人才向心力。

狠抓“强雁工程”,提升乡村人才担当力。乡村振兴,重在担当。作为乡村人才,应明悉自身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因子,以振兴乡村为己任,想方设法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改善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首先应推动村党组织领导班子整体优化,坚持“一村一名大学生”培育计划,明确公务员录用乡镇最低服务年限,保障工作补贴和偏远地区津贴,将政治标准放在首位,严格实行干部绩效考核,规范党政人才队伍建设;其次应加强乡村社会公共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加强法律人才队伍建设,深入推进“一村一名法律顾问”工作,助推公共法律服务下沉至乡村,增强村级组织依法治理能力,为激发乡村人才担当力提供良好的环境。敢于担当是勇气,更是能力。乡村各类人才应注重锤炼“三个能力”——调研能力、落实能力、创新能力,综合提升、交替发力、全程增效,让人才在实干中担当,在奋斗中作为。

开展“爱雁工程”,增加乡村人才战斗力。“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乡村振兴工作最终的落脚点在每一位参与者,应树立以实干实绩论英雄的鲜明导向,真诚关爱乡村振兴人才,开展“爱雁工程”。第一,合理运用激励机制,提高群众参与乡村振兴工作积极性,激发群众干事创业热情,有效提高工作质量与效率。第二,将日常工作考核结果与补贴报酬、荣誉表彰、晋升考核等直接挂钩,使得能者多得,营造“为担当者撑腰鼓劲”“让实干者得实惠”的氛围。第三,发挥先导优势、强化示范效应和帮带效应,推行“高师带徒”,通过“一对一”带教、“一对多”指导、体验式挂职锻炼等办法,大力培养在职优秀年轻干部,优化村“两委”班子结构,提升班子战斗力。第四,切实了解各类人才的核心需求,适度采取“一人一策”“因人而异”等引才方法,切实解决各类人才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后顾之忧。第五,大力推行“支部+企业(合作社)”“支部+基地”“支部+电商”等模式,为想干事、能干事的乡村振兴人才提供聚合平台,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建立党支部,试行推广规模经营、乡村旅游模式等,为打造乡村振兴提供新引擎。

夯实“群雁工程”,加大乡村人才协作力。“五个指头握成拳”,政府、社会组织、企业、乡村人才等多元主体相互合作,克服信息滞后、资源分散、技术壁垒等障碍,避免形成各不相谋、各行其是、各自为战的局面。各方主体应采取政策引导、政府推动等方式,夯实乡村振兴人才“群雁工程”,将分散在不同部门、不同行业的农村生产经营人才、二三产业发展人才、公共服务人才等乡村人才进行统筹部署,进一步完善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各负其责、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大力促进各类人才协同发展、资源共享、竞争互补,发挥人才比较优势并形成最大凝聚力,推动乡村人才振兴,为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人才之源。

如何增强乡村人才凝聚力

强化政府支持,“黏合”乡村人才。应加大政府对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的支持力度,做好凝聚乡村人才的“黏合剂”。首先,完善国家人才双向交流制度和政策,实行东西部、城乡之间的人才交流与互派,营造人才双向流动的常规环境。其次,政府要为人才振兴“把脉”,制定科学的人才引进和管理制度,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强化政府的环境支持和民主监督力度,在乡村人才具体工作中“精选优育严管”,“三位一体”强化基层带头人队伍;“外引内育重奖”,“三措并举”培养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最后,通过政府与社会各界营造倡导回归乡村的氛围,打好“乡情牌”和“乡愁牌”,念好“招财经”和“引智经”。

大力聚才引智,倾情育才惜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增强人才凝聚力的前提是乡村“引得进”“管得好”“留得住”人才。“引得进”的关键在于人才需求的信息通达,相关引才政策制度合理,能够匹配到愿意、能够前往农村工作的相关人才。“管得好”的关键在于组织有力,高水平的管理制度和方法、优良有序工作氛围、开放合理的人才交流平台等能够使得乡村人才的工作和生活得到妥善安置,能够充分发挥乡村人才能力。“留得住”的关键在于使乡村人才有归属感、集体荣誉感,薪资待遇、晋升考核等符合乡村人才的预期和需求。一方面,大力聚才引智,实施“情感引才”“理性引才”,用真情实感推进“桑梓反哺、乡贤回流”回援计划,用科学方法规划人才引进的数量和原则,把人才规制落到实处,真正做到“不拘一格降人才”;另一方面,倾情育才惜才,充分挖掘本地优秀人才并进行重点观察和培养,激发优秀人才潜能;对乡村振兴人才进行分类、派用及定岗,充分了解各类人才的特点、优缺点及需求,重点培养优秀人才,普遍重视乡村人才,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地尽其利,货尽其通”。

灵活工作方式,搭建协作平台。增强乡村人才凝聚力,需打破常规工作方式,搭建人才交流、协作的平台。首先,各级党组织要以人才振兴为着力点,采取“支部+合作社”“支部+企业”等多种形式,积极搭建合作交流平台,引导各类人才投身乡村振兴。其次,通过制定岗位轮换政策,搭建人才岗位交流平台,通过岗位的合理轮换,人才的合理调动,使各类人才之间的流动性、融合性加强。再次,通过教育培训、人才交流活动、团队竞赛等方式,搭建人才交流合作平台,基层政府要为乡村人才提供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为乡村人才队伍的稳定做好坚实的铺垫。最后,要搭建适合乡村人才发展的工作平台、科研平台,创造人才工作、研究和生活条件,还应搭建乡村人才发展的政治平台,发挥优秀人才特有的“政治才能”,充分发挥和体现人才的价值。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