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国内  >  热点时评

高质量发展绘宏图

 2022/02/16/ 21:08 来源:《求是》2022/04 作者:新华社记者

高质量发展绘宏图

新华社记者

  2022年1月17日,中国亮出2021年经济答卷,全球瞩目——

  经济总量跃上114万亿元新台阶,比上年增长8.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1.2万美元,货物进出口总额达到6万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创新指数全球排名升至第12位……

  “虽然受到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带来的巨大压力,但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我们对中国经济发展前途充满信心。”

  同一天,习近平主席在2022年世界经济论坛视频会议上的演讲,彰显复杂形势下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韧实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国内生产总值突破百万亿元大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一万美元,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我国经济迈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这样概括新时代经济建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

  领航掌舵:“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年,中国经济增速新世纪以来首次滑落至8%以下。由于一些地方和部门存在片面追求速度规模、发展方式粗放等问题,加上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影响,经济结构性体制性矛盾不断积累,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十分突出。

  “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能不顾客观条件、违背规律盲目追求高速度”、“决不能再回到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的老路上去”……

  迈入新时代,中国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习近平总书记进行着深邃思考。

  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复杂局面,传统发展模式难以为继,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作出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把握扩大内需战略基点,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等重大决策。

  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大判断、深远谋划,不断解决中国经济“怎么看”、“怎么办”的问题,指引经济建设以高质量发展实现新飞跃。

  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2012年至2021年,国内生产总值从51.9万亿元跃升至114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6100美元增至超1.2万美元。中国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二大消费市场、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

  向江向海向未来,江苏省南通市的高质量发展彰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气象。这是2021年10月25日无人机拍摄的长江南通段。 新华社记者 李博/摄

  《俄罗斯报》网站认为,全球经济增长主要得益于少数几个主要经济体的强劲复苏。中国是引领世界经济增长的“可靠火车头”之一。

  经济发展提质增效——

  经济结构持续优化,2012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首超第二产业,2021年达到53.3%;“三驾马车”动力加快转换,外贸依存度由2006年的67%下降到2019年的近32%,内需贡献率有7个年头超过100%;2012年以来单位GDP能耗累计降低24.4%,高技术制造业占比从2012年的9.4%提高到2020年的15.1%,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民生福祉持续改善——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告别绝对贫困;粮食生产“十八连丰”,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3.5万元,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义务教育入学率接近100%;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5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超10亿人……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来之不易的发展成果,饱含珍贵的发展启示。

  实践表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是危难时刻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的根本依靠。

  遭受罕见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的2020年,中国之所以能在全世界“率先控制疫情”、“率先复工复产”、“率先实现经济增长由负转正”,正是因为有习近平总书记以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事,科学决策、运筹帷幄,发挥了定海神针和领导核心作用。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党的十九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历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集中对我国发展作出部署……我们党不断加强对经济工作的战略谋划和统一领导,完善党领导经济工作体制机制,护航中国经济迎难而上、稳健前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亿万中国人民,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顺应时代潮流,把握发展规律,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高质量发展绘就新时代的宏阔图景,向着伟大复兴坚定前行。

  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就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发展理念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

  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中国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

  科技创新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助力创新型国家建设新征程。图为2021年10月21日,在北京展览馆举行的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上,工作人员介绍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器二号M装置。中国环流器二号M装置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参数最高的新一代先进磁约束核聚变实验研究装置,等离子体离子温度可达到1.5亿摄氏度,是实现我国核聚变能开发事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依托装置。 新华社记者 才扬/摄

  新发展理念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灵魂。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一场关系发展全局的深刻变革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开启。

  以创新驱动催生高质量发展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强基础研究,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自主创新,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发展动能持续积蓄。

  以绿色发展增强高质量发展底色——

  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美丽”写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实施“史上最严”新环保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上线交易,加快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进发……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是内在统一的,高质量发展就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全党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踏上新征程,新发展理念正引领中国经济沿着高质量发展大道阔步前行。

  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也体现在对新时代许多新问题的正确认识和把握中。

  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围绕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初级产品供给保障、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碳达峰碳中和等问题深入阐释、正本清源,传递出以新发展理念统筹发展和安全,在解决问题中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积极信号。

  “贯彻新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不能简单以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必须实现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阐明了高质量发展的深刻内涵。

  改革攻坚:“把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经济思想指引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彰显我们党治理经济之“效”。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举。我国经济发展获得巨大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我们既发挥了市场经济的长处,又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深刻隽永。

  统筹政府与市场关系,让“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发挥合力——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这个重大理论观点。

  “把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努力形成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机统一、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格局,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着眼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制定出台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实施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推进“放管服”改革……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60多次主持召开中央深改领导小组和中央深改委会议。一系列重要论述和重要改革部署,彰显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律性认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中国市场主体突破1.5亿户, 如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至关重要。

  “党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支持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建立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的表述,既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总结,也让各方吃下“定心丸”。

  “要提振市场主体信心,深入推进公平竞争政策实施,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以公正监管保障公平竞争。强化知识产权保护,营造各类所有制企业竞相发展的良好环境”,“要支持和引导资本规范健康发展,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阐明,中国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没有变,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没有变也不会变。

  完善宏观经济治理,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2021年12月中旬,年内第二次全面降准落地,释放长期资金约1.2万亿元;中央财政向各地提前下达2022年新增专项债务限额1.46万亿元,减税降费持续加力……

  一系列新举措显示,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中国宏观政策正朝着“稳健有效”持续发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正确处理加强宏观调控和发挥市场作用的关系,不断完善宏观经济治理,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增强宏观政策自主性,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保障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坚持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全面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化解经济金融领域风险,强化市场监管和反垄断规制,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维护市场秩序,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活力,保护广大劳动者和消费者权益。

  锚定高质量发展方向,坚决不搞“大水漫灌”。

  在全球主要经济体大多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背景下,中国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向,聚焦市场主体关切精准发力,不断书写经济治理现代化的中国实践。

  人民至上:“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决胜脱贫攻坚到推进乡村振兴,从实现全面小康到迈向共同富裕,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成为我们党推进经济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铺展人民美好生活的亮丽画卷。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2012年11月15日,刚刚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庄严宣示。

  一个多月后,总书记顶风冒雪来到河北省阜平县骆驼湾村、顾家台村。在那里,他提出,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

  “做好扶贫开发工作,支持困难群众脱贫致富,帮助他们排忧解难,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也是党和政府的重大职责。”

  行程万里,人民至上。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践行承诺,听民声、察民情、汇民智、解民忧,让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有了实实在在的提升。

  人民至上,在无数个山乡巨变中彰显——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

  我们党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推动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确保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人民至上,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印证——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目前,全国已累计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改安置住房8000多万套,帮助2亿多困难群众改善了住房条件。

  “要从人民群众普遍关注、反映强烈、反复出现的问题出发,拿出更多改革创新举措,把就业、教育、医疗、社保、住房、养老、食品安全、生态环境、社会治安等问题一个一个解决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从义务教育“双减”,到医改再迈新步伐;从坚持“房住不炒”,到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一系列举措补齐民生短板、兜牢民生底线、提升民生获得。

  “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让大家过上更好生活,我们不能满足于眼前的成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充满浓浓暖意。

  格局重塑:“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性布局和先手棋”

  全国发送旅客1.31亿人次,同比增长33%;电影票房达60.35亿元,居影史春节档票房第二;海南10家离岛免税店总销售额同比增长超1.5倍……

  虎年春节期间,尽管受到局部疫情影响,“流动中国”依然在复苏中绽放活力。

  2021年,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出新步伐,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看到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置身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

  越是发展承压,越要保持战略定力,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就是要在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狂风暴雨、惊涛骇浪中,增强我们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不被迟滞甚至中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着眼全局,顺应大势,习近平总书记为中国中长期发展作出战略谋划——

  2020年4月10日,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响亮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全面部署。

  “这是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性布局和先手棋,是新发展阶段要着力推动完成的重大历史任务,也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大举措”;

  “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努力探索形成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

  “我们强调构建新发展格局,不是关起门来搞建设,而是要继续扩大开放”……

  无论是国内考察座谈,还是出席国际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作出阐述和部署,新的发展图景正加快绘就。

  在畅通国内大循环中激发内需潜力——

  2022年,中国将基本实现建制村“村村通快递”。瞄准“快递进村”商机,一大批农民变身以直播带货为职业的新农人。

  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一方面加强需求端管理,释放消费潜力,扩大居民消费,提升消费层次;另一方面全面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落实巩固、增强、提升、畅通要求,推进制造强国建设,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壮大实体经济,发展数字经济……

  在区域协调发展中开拓发展新空间——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区自然资源禀赋差别之大在世界上是少有的,统筹区域发展从来都是一个重大问题。”

  2019年8月26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习近平总书记一语点出了区域经济布局的重大战略意义,展现了蓄力未来发展的战略性思考。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推动东北振兴取得新突破,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鼓励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在高质量发展中赢得历史主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重塑新时代中国经济。图为2021年11月5日,人们在第四届进博会上参观。 新华社记者 李响/摄

  一盘活力奔涌的大棋局在中国大地铺开,发展空间在战略谋划中不断延伸,发展势头在协同联动中持续巩固,为经济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在更高水平开放中锻造竞争新优势——

  疫情下,中欧班列“逆流而上”。2021年,中国铁路全年开行中欧班列1.5万列、发送146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22%、29%。

  广交会、消博会、服贸会、进博会等国际经贸盛会如期举行;实施新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和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高质量高标准推进海南自贸港建设;在全国推进实施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朝着高水平自立自强,中国经济不断重塑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明确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这些战略思想和创新理念,是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深化和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过程中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但时与势在我们一边,这是我们定力和底气所在,也是我们的决心和信心所在。”

执笔:韩洁 魏玉坤 刘夏村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