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国内  >  深度关注

冬奥赛场外的另一场“冰雪狂欢”

 2022/02/14/ 20:50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石家庄2月13日电 题:冬奥赛场外的另一场“冰雪狂欢”

  新华社记者齐雷杰 王昆 李继伟

  张家口冬奥赛区里奥运健儿激战正酣,赛场外大众对冰雪运动的热情也达到“沸点”。

  坐进雪圈里,顺着滑溜溜的雪道飞驰而下,接近终点时,雪圈飞离地面,并落在充气垫子上。这种风驰电掣的感觉,让张洋直呼:“刺激、好玩!”

  午后阳光明媚,张家口市经济开发区流平寺冰雪乐园里,滑冰、戏雪的人群熙熙攘攘,一派热闹景象。

  作为张家口市经济开发区第一小学6年级学生,张洋已经是一名冰雪运动“老手”了。冰壶、冰球等运动,他都积极参与其中。在崇礼万龙、太舞雪场,他曾和同学们一起踏上中级雪道,一展身手。“寒假来这儿玩玩雪,锻炼身体,非常过瘾!”张洋说。

  作为北京冬奥会举办城市之一,塞外山城张家口的冰雪运动,正随着冬奥会举办而变得“热气腾腾”。许多群众走出家门上冰雪,以一场场“冰雪狂欢”为冬奥加油。

  流平寺冰雪乐园毗邻张家口市区,开业6年来,已成为许多群众冬季娱乐好去处。

  “这里有2条120米长的初级滑雪道,还有雪地卡丁车、雪地摩托、雪上飞碟、雪地转盘、雪橇车、雪地足球、冰上碰碰车、冰壶保龄球、冰上自行车等几十种冰雪娱乐项目,是老少皆宜的冰雪乐园。”流平寺冰雪乐园运营经理张佳富说。

  在这里,身高1.2米至1.5米的青少年半价,1.2米以下的儿童免费,可以畅玩一整天。上个雪季,冰雪乐园接待游客达5万多人次。虎年正月初一至今,每天游客都有数百人,最多时一天有3000多人。

  滑冰场馆低收费向群众开放,有力推动了大众冰雪运动普及。

  速滑、急停、倒滑急停、倒滑转正滑……在张家口市冰之梦滑冰场,9岁的屈明浩一系列“炫技”动作,吸引了许多人的目光。作为南菜园小学冰球队成员,屈明浩学习了一年,就熟练掌握了不少滑冰技巧。

  冰之梦滑冰场位于张家口市中心,总面积约33000平方米,其中包括800平方米的室内四季真冰场。室外冰场上,一群身穿黄马甲的小朋友,正在教练指导下,“零基础”学习滑冰。一对对年轻情侣,肩并肩在冰场上驰骋……

  一处处冰雪运动场建起来,为群众告别“猫冬”去溜冰滑雪提供了好去处。

  康保县全民冰雪体育综合体3个气膜场馆里,一群群孩子在冰上尽情释放激情。尚义县鸳鸯湖滑雪场里,不少陪孩子滑雪的家长,看着孩子在雪道上飞驰,情不自禁迈出第一步,开启冰雪运动之旅……

  参与冰雪运动,已成为不少群众日常休闲运动和节假日活动的“标配”。

  每天到库伦淖尔滑雪场滑雪,是沽源县第五小学学生张宝文和同学们寒假最期待的事。“练习滑雪摔了不少跟头,但我觉得十分开心,寒假过得充实有趣。”张宝文说。雪场里的滑雪冬令营很快就报满了,孩子们在教练指导下,迈出人生中冰雪运动第一步。高峰时,这里每天滑雪游客超2000人。

  “女儿学会滑雪后,我每年都带她过来滑。看着孩子们在雪道上飞驰,我也想尝尝鲜,全家齐上阵,体验冰雪运动的乐趣。”今年50岁的尚义县居民李军芳说。

  “滑雪场今年有两个显著变化:一是原来滑雪人群以青少年为主,现在成年人和儿童越来越多;二是过去双板滑雪人群多,现在单板滑雪人群明显增多,有时‘一板难求’。”尚义县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晓东说,公司计划变“一季滑雪”为“四季滑雪”,并打造一条单板雪道,满足单板滑雪爱好者需求。

  目前,张家口已建成室内滑冰馆20座、冰雪运动培训基地59家,创建冰雪运动特色学校100所。建成大型滑雪场9家,拥有高、中、初级雪道177条、总长度164公里,分别占全省的65%和88%,全市参与冰雪运动人数突破220万人。

  冰雪运动装备国产化、高品质、低价位,也为更多人买得起、滑得好打下基础。

  在张家口宣化冰雪产业园,作为我国单板滑雪的自主品牌,力达克丝张家口冰雪运动装备科技有限公司的员工正忙着将滑雪板打包发往全国各地。“这个雪季,我们已销售滑雪板2万多套,同比增长一倍多。儿童滑雪板的订单更是供不应求,已经卖出5000多片。”公司总经理王栩说,青少年和儿童群体已成为我国冰雪运动的“引爆点”,为这项运动未来更好普及打下良好基础。

  沽源县库伦淖尔滑雪场运营总监王远洋说,以前,缆车、造雪机、雪板、雪服等产品多是国外品牌。如今,国产化产品越来越多、价格也明显降低。雪场运营成本少了,为推动滑雪运动“平民化”创造了条件。

  国家统计局近期发布的数据显示,全国冰雪运动参与人数已达3.46亿人。作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开展“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实践,极大推动冰雪运动跨越式发展,让中国冰雪运动、冰雪产业迈入黄金发展期。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