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桂林2月4日消息(记者唐志强)2月2日,农历大年初二,桂林市全州县才湾镇毛竹山村飘着毛毛细雨,多了些许寒意,但这根本阻挡不了村民忙碌的脚步。65岁的村民王世明正冒雨拆葡萄架,“拆了后搭大棚,改种阳光玫瑰葡萄,这个品种卖得贵,得钱多。”
2月2日,王世明正冒雨拆葡萄架(央广网发 记者唐志强 摄)
一旁的葡萄地里,村民王世运也在拆葡萄架,准备3月份搭大棚,“年初三我就要出去打工了,今天抓紧时间把地里的活干完。”
王世明和王世运准备建成这样的葡萄大棚(央广网发 记者唐志强 摄)
毛竹山村有46户150多人,种了300多亩葡萄。目前最主要的品种是南玉葡萄,也有人种了品质更高的阳光玫瑰和甜蜜蓝宝石。
“一亩葡萄一般收入6000元左右,有些种得好的能卖万把块。”王世明家里种了七八亩地葡萄,对于去年的收入,他比较满意,为了挣更多钱,他今年拿出一亩地试种阳光玫瑰。
谈及卖葡萄后获得的收入,才湾镇南一村委毛竹山村支部书记王新明满脸笑意。他家种的10亩葡萄,去年收入十几万。
葡萄已经成为毛竹山村主导产业(央广网发 记者唐志强 摄)
“总书记去年4月25日来过这里之后,毛竹山村的名气越来越大。”王新明说,以前主要靠商家上门收购村里的葡萄,毛竹山出名以后,很多人前来游玩,去年“五一”期间,日均客流量两三千人,村民搞起了农家乐、葡萄采摘,还通过电商在网上销售葡萄。 2021年5月,村里提交申请,注册“毛竹山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包括葡萄、红薯等当地特产在内。
葡萄的销路广了,价格也就上去了。“以前卖2.8-3元/斤,去年可以卖到5-6元/斤,开放葡萄园给游客采摘能卖到10元/斤,我家通过电商渠道卖了2万多斤葡萄。”王新明说。
“以前毛竹山名气不够,再加上我们种的南玉葡萄不好保存,打包发快递容易坏,不太适合电商模式销售。”村里的“90后”葡萄种植户王辉说,村里去年也就为数不多的几家种植户通过电商渠道卖葡萄。
2022年1月中旬,全州县人社部门专门到村里举办了电商直播培训活动,为期4天,王辉等人都参加了。种植户们积极性很高,今年,全村拿出10亩地改种阳光玫瑰葡萄。
“阳光玫瑰品质好,售价30元/斤,主要是果实硬,可以长时间保存,很适合发电商物流。”王辉说,今后,上网卖葡萄可能会变成村里的主流模式。
王德利家,每天都有不少游客(央广网发 记者唐志强 摄)
沿着平整的水泥路进村,第一眼看到的就是村民王德利家。2021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坐在他家的沙发上跟大家亲切地交谈。如今,王德利家已经成为游客进村必打卡之地。
遇到有人想坐在沙发上拍照,王德利总是很热情地提供便利。
游客在王德利家的小超市选购土特产(央广网发 记者唐志强 摄)
游客来了之后,还想品尝农家菜,带点当地土特产回去。王德利的农家乐应运而生,客厅的一角也变成“土特产小超市”,有自家做的剁辣椒、红薯干,还有袋装红油米粉、禾花鱼等。
王德利自家做的剁辣椒(央广网发 记者唐志强 摄)
“去年,总书记在我家的时候,提出要求说,叫我们不能满足于现状,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王德利说,“我们以后有更大的信心,通过自己的努力把我们的葡萄产业做得更好。”
相关新闻
- 2022年02月04日雄安新区容东片区新居民迎来第一个春节—— 日子像花儿一样(新春走基层·特别报道)
- 2022年02月04日【新春走基层】大港油田年味浓
- 2022年02月04日新春走基层 西藏滑雪队:顶风冒雪训练 备战下届冬奥
- 2022年02月04日新春走基层|这里的铁路公安为何既管港口又“跑船”:只为万千旅客过海更平安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