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赴山西考察调研,第一站就冒雪来到霍州市师庄乡冯南垣村。去年10月,山西省遭遇了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强秋汛。冯南垣村是霍州受灾最为严重的村庄,村里很多房屋损毁,农田被淹。总书记说,我一直牵挂着灾区群众,今天到山西第一站就来到这里,是要实地看一看灾后恢复重建情况。
“新春之际,我最牵挂的还是困难群众”
在冯南垣村,总书记走进村民师红兵家。师红兵家的4间窑洞去年因强降雨全部倒塌。现在,师红兵一家乐呵呵地将总书记请进家,小院敞亮整洁,在政府补助和各方援助下重建的2间装配式住房暖和又温馨。
习近平总书记看了以后心里很踏实。他对乡亲们说,我今天到山西来,主要是关心去年灾情对大家生产生活造成的影响。让我感到欣慰的是,虽然这次灾害很严重,但在党和政府关心帮助下,有你们的自力更生,很快把灾后重建和秋冬补种工作抓了起来,我心里有了底。一定要把这个年过好!
“新年之际,我最牵挂的还是困难群众,他们吃得怎么样、住得怎么样,能不能过好新年、过好春节。”总书记多次在春节前夕走访受灾群众、考察灾后重建工作,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
“安置好没?能不能吃上一口热饭?孩子有没有学上?生病能不能治疗?现在我特别关心你们越冬和灾后重建情况,能不能尽早搬进新居?”2015年1月19日,距离春节还有一个月,习近平总书记新年首次离京考察,第一站选在云南鲁甸地震灾区,总书记在考察中摸棉被,掀锅盖,一言一行无不体现对灾区人民的牵挂和关怀。
“我很牵挂这个地方,10年了,这里的变化我也很欣慰。”2018年2月12日,临近春节,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四川汶川映秀镇。10年前地震发生后不久,习近平就冒着余震的危险来这里考察抗震救灾情况,慰问受灾群众。10年后,总书记看到街道规划有序,店铺林立,年味很浓,百姓生活幸福安康,勉励大家在用勤劳双手建设美好生活上取得更大成绩。
共产党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就是为老百姓办事的。“看到乡亲们生产生活都有着落、有希望,我的心就踏实。”暖心的话语,彰显出习近平总书记大党大国领袖的人民情怀。
“天灾无情人有情”
2020年汛期,长江流域遭遇严重汛情。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赶往安徽蒙洼蓄洪区曹集镇利民村西田坡庄台。“我这次是专程来看望灾区乡亲们,看看灾后恢复重建情况……”总书记话音未落,大家就抢着汇报:“请总书记放心!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饽饽种荞麦,水退到哪里,我们就跟到哪里,种子就种到哪里,尽量把损失抢回来。”
战洪水、斗冰雪、抗地震、防台风……中华民族同自然灾害斗了几千年,滔天洪水、地动山摇能摧毁房屋农田,甚至夺走宝贵的生命,但从来没有摧毁重建家园、重新生活的信心。
无数共产党员临危不惧、冲锋在前,让党旗在抗灾一线高高飘扬;部队官兵星夜驰援、奋战一线,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灾地区干部群众不怕灾害、不怕困难,用勤劳的双手把新家园建设得更好……“灾后恢复重建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有力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天灾无情人有情。老天爷把大家的家园毁了,党和政府一定要帮助大家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家园!”总书记曾经动情地说:“只要大家一条心,有党和政府支持,有全国人民支援,再大的坎都能迈过去。”
“‘宁可十防九空’,也要增强生命的保险系数”
2016年7月28日,恰逢纪念唐山大地震40周年,河北又刚刚遭遇了一场特大洪灾。习近平总书记在唐山考察时尤其强调,要树立人的生命是最可宝贵的观念。他讲起东南沿海地区防范台风洪涝的经验,“宁可十防九空”,也要增强生命的保险系数。
防灾减灾、抗灾救灾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我国作为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必须建立高效科学的自然灾害防治体系,提高全社会自然灾害防治能力。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也要现代化。”如今,我国组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基本具备防御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洪水的能力,2022年底将形成秒级地震预警能力,“十四五”期间24小时暴雨预警信号准确率将提升到92%……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推进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中国人民在自然灾害面前定能坚定信心、从容应对,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统筹:赵嘉鸣、崔士鑫
撰文:董丝雨、许晴
策划:杜尚泽
图片来源:新华社(摄影:谢环驰,视觉:赖向东、毕晓洋)
相关新闻
- 2021年05月13日一见·看南阳的一花一“草”,因为重视这件大事
- 2021年04月28日一见·总书记关心这些特色产业,蕴含哪些深意
- 2021年02月08日一见 | 政治局会议研究的这件事,总书记实地察看
- 2020年10月23日一见·这个会议不多见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