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北京冬奥会脚步的临近,大众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持续高涨。滑雪爱好者需求更加多元,推动雪场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完善配套设施,北京各雪场在这个滑雪季的客流量都恢复甚至超过了疫情前水平。同时,传统冰雪项目与冬奥元素相碰撞,让这个冬天更具文化味儿。
文/千龙网记者 刘美君
雪友用行动支持冬奥
“滑雪板疾驰而过,将粉雪掀起层层‘浪花’,太酷了!”滑雪爱好者袁林日前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他在北京军都山滑雪场的视频,引来众多网友点赞。
进入滑雪季后,昌平区各大滑雪场银装素裹,迎来客流量的回升,适宜的气温、优良的雪质也为滑雪体验加分不少,吸引众多滑雪爱好者慕名前往。
“今年温度低,造雪条件好,有雪友专程从南方赶来滑雪。”北京军都山滑雪场副总经理王骥感受到大众对冰雪运动的参与热情。“南方滑雪爱好者越来越多,装备更专业,不仅日场,夜场也经常‘爆满’,雪场客流量明显回升。”同时,结合疫情防控要求,为让滑雪爱好者玩得尽兴,军都山滑雪场特别增加了夜场滑雪。
市民李先生在假期带着刚上小学的儿子来到军都山滑雪场。从未接触过滑雪的他和儿子一起练习,成了雪道上的“父子兵”。
“孩子身边的很多同学都爱滑雪,他一放假就嚷着让我带他来滑雪。没想到学了一上午,滑得比我溜,看来滑雪也要从娃娃抓起。”李先生说,冬奥会马上要开幕了,作为“东道主”的一员,一家人积极参与滑雪,就是对冬奥最好的支持。
雪场修炼“内功”
北京冬奥会带来的发展机遇为雪场提质升级注入新活力。在北京静之湖滑雪场,假期“热”度非凡,中初级雪道和练习场上人头攒动,各年龄段的滑雪爱好者们,有的在教练帮助下踉跄前行,有的蹒跚摸索,有的在雪坡上自由滑翔。
该雪场将滑雪运动与音乐相结合,不仅创新了经营思路,也延展着人们对滑雪运动的认知。“以前,雪友就是刷雪道,对吃住要求不高,现在不同了。”北京静之湖滑雪场总经理王永才认为,度假式滑雪已成趋势,滑雪爱好者需求更加多元,这推动雪场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完善配套设施。
滑雪季期间,北京静之湖滑雪场接待了不少以家庭为主的滑雪人群,由此,雪场设置了儿童乐园,家长可以带着孩子尽情玩耍,体验冰雪乐趣。这里还拥有1500平方米的雪具大厅,配有雪服、雪板、雪杖、雪鞋、头盔、护目镜、手套等专业雪具4000余套。
为让更多人爱上滑雪,该雪场推出了“初学生”计划,针对初学者,雪场设置免费教学大课堂,每天上午固定时间段,由教练教授正确刹车、摔倒等技能,更好保护游客人身安全。此外,雪场还提供住宿、汤泉等服务,满足滑雪爱好者的不同需求。
王永才告诉记者,随着滑雪运动的升温,滑雪场需尽快提质升级,以满足市民多样化的运动和消费需求。“滑雪场需加速修炼‘内功’,加大自身硬软件改造力度。”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
随着气温的降低,北京虎峪村的虎峪自然风景区里,晶莹剔透、造型美观的人工造景——冰瀑,吸引了众多游客前往观赏。这里的冰瀑随山就势,颇为壮观。在虎峪,记者看到,很多游客选择在山中徒步前行,边走边观赏沿途的冰瀑景观。“既能锻炼身体,又能饱览美景。”游客张先生说。此外,景区还有攀冰项目,可为游客提供专业攀冰装备、攀冰指导。
虎峪冰瀑也吸引许多小游客。日前,记者在虎峪遇到一队平均年龄9岁的小游客,他们在专业老师的陪同下,到虎峪“走冰”:在滑溜溜的冰面上“探险”、在小冰瀑上坐滑梯、在山石间穿梭……带队老师介绍,每年他们都会组织孩子到京郊合适的地点“走冰”。“这项活动既能让孩子亲近自然,锻炼体能,也能让他们对北京的冬天以及冬奥会有更感性的认识。”
以冬奥会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是中国向国际社会作出的郑重承诺。记者了解到,昌平区通过发放惠民折扣雪票,鼓励滑雪爱好者参与滑雪,将“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愿景和目标转化为实际行动。
“我们预估北京冬奥会开幕前,滑雪人数会明显增长。”昌平区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滑雪人群的年龄结构和需求较以往有了很大变化,年轻人成了主力军,昌平区通过开展冰雪特色课程进校园、冰雪趣味挑战赛、中小学生冰雪知识竞赛等,继续助力冰雪运动普及推广,让更多市民走上雪场。
相关新闻
- 2022年01月26日相约冰雪,一起来 | 北京冬奥会城市志愿者全面上岗
- 2022年01月26日相约冰雪,一起来 | “四朝元老”仍是冲金尖兵
- 2022年01月26日【世界看冬奥】飞人博尔特:北京改变了我人生的一切
- 2022年01月26日萨马兰奇参访北京冬奥村:这是我见过最精彩的冬夏奥运村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