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国内  >  港澳台新闻

港澳委员看甘肃丨廖宇轩(香港):伏羲故里悠悠故事 传承着中华民族的厚重和辉煌

 2022/01/23 16:01 来源:甘肃政协发布

  天水你知道吗?我到了天水才知道这里是伏羲故里。

  在多数人眼中甘肃是深沉而厚重的。殊不知在这片雄浑壮阔的西北高原上,也藏有一处温婉柔和的绮丽之地——天水。很早的时候就知道范长江说过的那句话,甘肃人说起天水,就等于江浙人说起苏杭,认为是风景优美,物产富裕,人物秀美的地方。

  天水是一座底蕴深厚、特色鲜明的城市。地域上,横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气候上,天水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和亚热带气候的过渡地带;交通上,这里是东出关陇、西进河西及南下巴蜀的咽喉;经济上,农业文明和牧业文明共存;文化上,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交汇碰撞,多民族聚居融合,数千年化风成俗,造就出个性鲜明的地域特征,传承着悠久独特的历史文化,育养了彪炳千秋的风流人物。

  来到天水,伏羲故里的故事不胜枚举,如果说天水的底蕴最古老、最厚重、最具穿透力,这应该不会有错。神话传说、历史典籍和考古发现都是一个地域的独特底蕴。天水是我国神话传说产生最多的地方,“三皇五帝”中的伏羲、女娲等都诞生于此,并有文献和遗址佐证。

  天水是“羲皇故里”,伏羲位居“三皇”之首,是中华人文始祖。同样“出生于成纪,亦风姓,蛇身人首。有神圣之德”的还有女娲,传说她和伏羲成婚,炼石补天,抟土造人,繁衍人类,被视为华夏民族的夏娃。她赋予天水的是最古老、最厚重的气息。

  当地人告诉我,1958年,大地湾古遗址在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被发现。这一发现可谓石破天惊!它以文化类型多、延续时间长、历史渊源早、技艺水平高、面貌保存好而享誉世界。大地湾发现的大量原始村落遗址,出土的大量彩陶、石器、骨器等遗物,从多方印证了“伏羲时代”不是传说,而应该是真实存在的。大地湾一期文化后被命名为“大地湾文化”,它将中华文明史向前推进了3000年。

  秦安大地湾诞生了许多“中国之最”和“世界之最”:世界最早的水泥地面、最早的旱作植物黍和油菜籽标本,中国最早的彩陶和雕塑作品、最早的宫殿式建筑、最早的绘画作品、最早的原始文字符号、最早的防火措施、最早的防潮层建筑材料、最早的度量衡……

  天水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最重要的发祥地之一,古文化积淀丰厚,最早的神话故事集《山海经》以及先秦古籍《尚书》中就对天水多有描述。作为中华文明之源,先民们最早在天水这块热土上生息繁衍,诞生了众多先祖、先贤,留下了大量遗址、遗迹。

  天水也是秦人的兴盛地,这里曾出土大量工艺精湛的青铜器及其它遗物,其中有世界上最早的地图——秦木板地图和最早的纸质地图。所有这些,都是当时秦地人民智慧的结晶。

  天水多古建。天水的建城史可追溯至嬴非子建立的秦亭。古建有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县级建置——邽县和冀县,距今2700多年;还有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誉为“东方雕塑馆”的中国四大石窟之一麦积山石窟,全国最大、最早的伏羲庙,中国最早的古民居之一——李广故居、纪信祠、元代古建筑秦安兴国寺、西北第一民居南宅子和北宅子、天下赵氏宗祠天水堂、世界上唯一按北斗七星布局的古民居——石作瑞故居等,不胜枚举。

  走进天水,你会发现这里多古巷。飞将巷,用来纪念李广;古人巷,传说有苏蕙创制回文诗的古织锦台;士言巷,用来纪念清进士、“陇南文宗”任其昌;育生巷,用来纪念清末翰林、民族教育家张世英;忠武巷,用来纪念民国时在新疆边境“尽守土责,杀身成仁”的忠武将军周务学。

  天水多古木,种类多,以国槐、侧柏最为常见,树龄长,多在数百年甚至千年以上。南郭寺内的“春秋古柏”,树龄或达2500年,几与孔子同龄;“唐槐”老干虬枝,历久弥坚,诗仙惊叹“古柏几千年”,诗圣感慨“老树空庭得”;北方罕见的本氏卫矛“云游”至此200多年,已成山寺一绝;甘泉寺的双玉兰是世界最古老的玉兰树;演营寺、晒经寺的侧柏,树龄超过1200年……

  天水故事,叙之不尽;天水风物,令人神往。最近还听说,今之天水正在着力打造伏羲始祖文化传承创新区、文旅农康融合发展试验区,我由衷高兴并为天水发展加油,衷心祝福这座千年古城,日新月异、再铸辉煌!

  (作者为甘肃省政协住香港委员,文中采用了有关官方和个人资料,在此鸣谢)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