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丝带”,第一个使用二氧化碳作为制冷剂的速滑场馆
特约评论员/余阳
早在冬奥筹办之初,科技部就联合北京市政府、河北省政府、北京冬奥组委、国家体育总局等研究制定了《科技冬奥(2022)行动计划》,围绕“零排供能、绿色出行、5G共享、智慧观赛、运动科技、清洁环境、安全办赛、国际合作”等8个方面开展工作,通过系统布局科技冬奥重点任务,助力冬奥筹办各项工作。
从申冬奥成功伊始,“科技冬奥”就成为冬奥筹办工作的关键词之一。回顾几年来科技冬奥工作,可以用9个字概括:有规划、有成效、有期待。一系列科技创新成果亮相国家体育馆:场内大屏幕可以实现与现场观众的实时互动;通过手机可以完成场馆室内高精度导航;场边的“移动诊疗车”可以在5分钟内完成颌面创伤的现场影像学检查和人工智能诊断,提升赛时医疗服务效率……从比赛到观赛,科技创新成果处处彰显“科技冬奥”的底色。
5G应用助力冬奥更潮流。5G智慧场馆可视化综合指挥平台基于数字孪生和万物互联的理念,将人员、空间、设备、能源与数据流无缝结合,实现物联网设备、监测数据、业务信息及多元数据为一体的三维可视化运营,提高综合指挥能力,提升场馆管控效能,降低疫情期间运维人员数量,大大提高了赛事保障效率。依托5G智慧网络,结合AI、AR等技术,现场人员通过佩戴AR眼镜,分别在闭环内外执行巡检、设备维护,可将第一视角所见内容通过5G网络实时传递给场馆支持部门,技术专家犹如身临现场掌握每一个细节,并可通过实时语音、图文消息、画面标记、资料共享等技术手段指导现场人员进行问题排除。5G全面赋能冬奥场馆工作全场景,诠释了“科技冬奥”的新内涵。
防疫技术助力冬奥更安全。防疫是成功办奥的必要前提。在人防的基础上引入技防,助力疫情防控。在人员进场、物品环境消毒、环境中病原体检测、人员体温监测等防疫重点环节,有序推进多项重点技术成果实际应用,切实发挥科技对北京冬奥疫情防控的支撑作用。在检测方面,应用气溶胶检测,及早发现病毒,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病毒传播;在消杀方面,不仅有传统的消毒剂,还多方面尝试应用新的技术手段,如分子筛微纳米催化过滤材料消毒、紫外线消毒、等离子消毒等,应用于循环冷却水和水处理系统的消毒、空气的消毒以及物体表面的消毒。防疫技术为冬奥的举办筑牢防护墙,让冬奥更加安全健康。
绿色低碳助力冬奥更环保。“可持续发展”是北京申办2022年冬奥会提出的三大理念之一,通过科技创新,实现绿色、智慧场馆建设,提供便捷化服务体验,有力支撑了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比如,通过张北柔性直流电网工程,张家口张北地区的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产生的“绿电”输入北京,赛事期间北京冬奥会所有场馆将实现100%“绿电”供应;国家速滑馆、五棵松体育中心等冬奥场馆,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制冷系统,将冰面温差控制在0.5摄氏度以内,使碳排量接近于零。方方面面的精准举措,点点滴滴的创新成果,共同铺就北京冬奥会的“绿色之路”。北京冬奥会在环保、减排方面的实绩多次得到国际奥委会在内的奥林匹克大家庭的肯定,呼应国际奥委会《奥林匹克2020+5议程》所提出的理念。
高科技应用不仅在冬奥筹办过程中发挥独特作用,还将在未来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冬奥会后,进一步加强技术成果的系统梳理,推动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冰雪之约”持久释放科技活力,也将丰富更多人的日常体育生活。(余阳)
相关新闻
- 2022年01月17日【地评线】太阳鸟时评:“新春走基层”要透过镜头细说“新变化”
- 2022年01月16日【地评线】金羊网评:赋能数字经济,打造数字强国
- 2022年01月16日【地评线】荔枝网评:我国外贸额首破6万亿美元,高开稳走再创新气象
- 2022年01月16日【地评线】北方网评:看不清你的脸——致敬美丽的白衣天使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