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评论员:基层之路越走越宽广
长期扎根基层、倾心为民服务的好干部,远有焦裕禄、孔繁森,近有王永利、王彦生。今天的师延林,又是一位这样的优秀干部。
20年来,在平均海拔6000米的昆仑山下,扎根边疆、默默奉献、执着坚守,师延林的事迹感人至深、给人启迪、催人奋发。
从青春意气到华发早生,师延林先后在基层偏远的三个乡镇埋头苦干。20年来,无论条件多么艰苦、生活如何单调、环境怎样险恶,他都始终信念如磐、无悔初衷,用行动获得信赖,用业绩赢得拥戴,谱写了一曲动人的为民服务之歌、民族团结之歌。
基层认干不认说。20年来,师延林和当地群众一起吃粗面馕,一起喝酥油茶,一起骑马、骑牦牛,一起用当地语言唱歌……他同纯朴的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他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做了大量暖人心、稳人心、得人心的好事实事。师延林的事迹印证了一个道理:基层是普通群众日常活动的场所,只有在基层摸爬滚打过的人,才能深刻地了解人民群众,才会对人民群众有深厚的感情,才有基础成长为一名执政为民的领导干部。
基层是培养干部、锻炼干部、识别干部最好的大学校。师延林在基层这片热土中畅快汲取着养料,在基层这个舞台上充分展露出才华,在基层这个“熔炉”里真正经受住锤炼,从基层这个大学校成长起来的师延林无论走到哪里,都能成为当地群众心中的主心骨。师延林自己也从中收获幸福:“和家人在一起是幸福,但为老百姓办了好事、有了工作成绩也是一种幸福,为老百姓办的好事越多,幸福感就越强。”这就是共产党人崇高的幸福观!
越是艰苦地区、复杂环境、关键岗位,越能砥砺品质、锤炼作风、增长才干。师延林不凡的人生经历再次证明,在基层工作,不是无用武之地,而是有广阔天地;不是位卑无为,而是大有可为。
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鼓励年轻干部到基层工作,建立来自基层一线党政领导干部培养选拔链,大力选拔经过艰苦复杂环境磨练、重大斗争考验、实践证明优秀、有培养前途的年轻干部。
我们有理由相信,基层之路上不怕艰苦、不计得失、执着坚守、信念如磐的“老实人”会越来越多,基层之路也一定越走越宽广。
组织部门要精心从基层发现和培养好干部 2009-11-10 | |
兰山论语:基层公共服务短缺的警示 2009-11-04 | |
人力资源部详解公务员报名 基层工作经历有界定 2009-10-20 | |
公务员招考能否降低“基层”门槛 2009-10-16 | |
论丛:推进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创新 2009-10-15 | |
中共中央: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 2009-09-28 | |
中共中央: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直选范围 2009-09-28 | |
黑龙江:学习实践活动贴近基层 惠民一方 2009-09-23 | |
中国农村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取得新成效 2009-09-22 | |
吉林今启基本药物制度 1/3基层卫生院将降价 2009-09-21 |